驻村书记的幸福密码
2020-12-07裴雪杰
裴雪杰
在村部会议室,急得团团转的支书拨通了巴书记的电话。
原来,村里的一位贫困户,在去郑州看望闺女的途中,突发疾病,他担心在郑州大医院报销比例低,担心闺女拿不出高昂的医药费,在郑州医院不配合医生治疗,执意要回到家乡医院住院。
“一定让他在那治病。”巴书记一接电话就当机立断。“他这病,可不能在路上颠簸。”
挂了电话,巴书记立即安排好单位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往医保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提高了这位贫困户的住院报销比例。随后,一鼓作气,和石佛寺镇医院沟通解决贫困户慢性病免费用药问题,慢性病卡和“二次报销”工作也正在办理中。这位贫困户来自镇平县石佛寺镇贾庄村。
贾庄村在石佛寺镇东北,距离县城18公里。2019年9月下旬,在县委、县政府“村村有驻村第一书记”的号召下,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巴云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来,他时时牢记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处处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事事助推贾庄整体脱贫奔小康步伐。现在,贾庄村旧貌展新颜,村里道路硬化了,吃水用电不愁了,电视有信号手机能上网。公交车开通到家门口后,孩子们上学更加方便了,村卫生室建成后,看病就医有保障了,村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文化广场建立起来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收入提高了……真可谓福满心间喜满村间。
贫困村与非贫困村
摸清村情、民情和每户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是驻村第一书记做好扶贫工作的“必修课”。为在最短时间里最快了解村情民情,以最高效率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巴云推出了多年不骑的自行车,洗净上面的灰尘,平路骑着,山路走着,就这样走着骑着,骑着走着,一直走出了一条坚实的扶贫攻坚道路。
贾庄村是个非贫困村,他一到那里,就抛开了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周三、周四驻村要求,而以贫困村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助推村“两委”班子夯实党建基础。
“领取的是非贫困村周三、周四的补助,干着贫困村‘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你圖的啥?”一次县脱贫攻坚推进会后,一位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这样发问。
“你这样干,让我们贫困村第一书记,情何以堪呀!”
“你这不是间接地提高了我们贫困村驻村书记的标准吗?”
“你是铁人吗?你咋不嫌累呢?”
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接下来一阵声讨……
大局长与小日常
巴云是镇平县一位副局长级别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从没有把职位当成一回事,却时刻致力于民生的改善和群众的脱贫,并把走村入户、嘘寒问暖这些小事当作生活常态,一串串脚印丈量着这里每一条道路,一滴滴汗水滋润着这里每一寸土地。
巴云的一位帮扶对象,身体有残疾,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巴云了解情况后,要带他到县残联办理残疾证。他却说:“不办证,阎王爷还不知道我,你给我办个证,哪一天阎王爷看到了,说不定都把我收走了。不去,不去,坚决不去!”
无奈,巴云只好和县残联负责人联系,以特事特办的方法,请残联工作人员到村里为他做了鉴定并为他办了残疾证。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的他,现在再也不愿意过那种“东边倒西边歪,屁股随着太阳转”的生活,反而萌生出了好好过日子的念想。
“我日子过好了,说不定,还能找个媳妇,生个娃子,也能体验一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呢?”他开玩笑说道。
精烹饪与简搭配
作为一位回民干部,巴云更多时候选择在家吃饭,他烹饪技术好,吃饭有讲究,顿顿有菜有汤。现在在贾庄,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他不愿改变别人的饮食习惯,只好委屈自己。疫情期间,他主动作为,强力吹响抗击新冠病毒“冲锋号”,严设卡点,守好进出村门户;大力宣教,消除群众恐慌;多方筹措,保障物资供应,自己却简单凑合。
“方便面、方便面,你怎么天天吃方便面。”一朋友非常不解。“也不是天天,昨天我吃了韭菜鸡蛋面。”巴书记微微为自己辩解。“想起来了,看你朋友圈,上星期你还吃了荠菜饺子呢?”朋友调侃道,“你这样就地取材,简便、简易、简单着一日三餐,可绿色健康哟!”
“可不是,还无比快乐呢!”巴书记眼中一片湿润,“有这么多群众信任我,有这么多第一书记陪伴作战,还有家人这么多的理解和支持。你说,是不是?”
是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三件事:有人信你、有人陪你、有人等你。巴书记就是这样一位会寻找幸福、感知幸福、在幸福中陶醉的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