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坛宗师——欧阳修

2020-12-0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度量文坛欧阳修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

施亮

宋朝立国时与唐初社会不同,再无南北朝后裔的士族阶级,达官显贵都是新政权刚建立产生的暴发户,势利之心极重,全然不知诗礼传家。儒士们或是搞一些绮文美句、吟风弄月的骈俪文字,或是写一些摘裂经史、附会成文的“西昆体”文章。那时的秘阁是皇帝书房,人们常以“西昆”代指秘阁。“西昆体”是宋真宗时期一批元老重臣们的文章风格,注重四六对仗,形式工整,浮靡华丽,故作艰深,言之无物,与“论卑气弱”的五代文风一脉相承。它成为时文,浸染了整个文坛。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欧阳修所提倡的文化复古运动是对韩愈以来儒家道统的继承与发展,自然不应当看成是开历史倒车,而是历史大混乱、大倒退之后的重新进步。

欧阳修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性情刚直的穆修,以“肩韩”“绍柳”自命的柳开,以及忧思博辩的石介等人,他们激烈抨击“西昆体”时文,大声疾呼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立志刷新文风,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宋仁宗亲政,在天圣七年颁发《贡举诏》,决心整饬浮华文风,提倡理实的古文。欧阳修与梅尧臣担任礼部考试的主考官,以韩、柳的古文传统为标准选拔人才,将苏轼、苏辙两兄弟及曾巩等青年才俊“擢之高第”。宋仁宗支持欧阳修等人的复兴古文运动,企图改革“论卑气弱”的官场旧习,培养一批论高气盛的士大夫。

欧阳修曾经两次被贬,初次落职是他为范仲淹打抱不平,写信怒斥右司谏高若讷,此举为他带来敢言的声誉。再次被贬滁州,是由于庆历新政受挫,他受到守旧派大臣的诬陷,用各种卑劣办法将其构陷入罪。但也就是在这两次人生挫折中,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尤其是《醉翁亭记》,可谓千古文章。此文的文字锤炼精粹,情景交融,层次清晰,骈散结合,长短句错落,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感,被称为“欧阳绝作”。当代作家孙犁认为:“道德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诚哉斯言,这也是对欧阳修一生的高度概括。

(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改)

赏析

这篇文章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欧阳修文章的特点及其社会功用,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欧阳修是著名的学者型政治家。他的一生为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其中以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大。他成功地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北宋中期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欧阳修的雅量

陈雄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欧阳修的名言,说世上有些书自己肯定还没读过。在图书出版还不发达的时代,对于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的欧阳修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谦虚的话。欧阳修在做主考官的时候,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关于尧与下属的对话,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苏轼,虚心地向这位年轻人求教,哪知苏轼回答道:“我也没看到过,想当然耳!”历史也能想当然?放在别的主考官身上,当时肯定有被戏耍愚弄的恼怒,一气之下,将苏轼轰出门去也未可知,然而欧阳修欣赏苏轼的才华与坦荡,一笑置之。

爱才之心,必须要有宽广的胸襟垫底。作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提拔后进不遗余力,他先后举荐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尤其对苏轼,他更是袒露出一片赤诚的爱护、容纳之心。

他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文人相轻,自古使然,如果欧阳修真的要压一压苏轼,苏轼的出人头地怕是会走一点弯路。欧阳修曾和儿子欧阳裴讨论诗文,谈到苏轼时,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人只知道苏轼,再也不会称道我的诗文了!”现在看来,欧阳修是太谦虚了。事实证明,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但记得苏轼的诗文,也记得欧公的诗文还有人品。

“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虽然欧阳修认为从政比为文可以帮助更多人,但也说明他从来都看重文学对心灵的滋养作用。

欧阳修的雅量让人佩服,而对他自己,却常较真。晚年的欧阳修对自己平生的作品苦苦修改、精益求精,连夫人也心疼他,说:“何必自找苦吃,难道你还怕老师批评吗?”欧阳修笑着说:“不怕老师批评,就怕后生笑话啊!”

(选自《新闻午报》,有删改)

赏析

在欧阳修的生命里,度量成就了他非凡的艺术辉煌。度量是一种博大胸怀,为人处世的宽容、谅解、谦让;度量是一种强大力量,能广泛赢得友谊、信任和支持;度量是一种高贵品质,人越大度量,越显得高尚,就越受人尊敬;度量是一种高尚境界,不计较眼前得失和个人荣辱,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度量是一种生存哲学,学会宽容别人,才能宽容自己。

世间已无欧阳修

袁春乾

公元960年,后周御林军司令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轻而易举地登上皇帝宝座。老赵虽说是行伍出身,却在治国方略上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敛藏锋芒,重视知识和文化建设,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并秘镌誓言碑,告诫继任者“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宋代成为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诗词、散文、绘画均呈灿烂之象。说到宋代的文化,不能不提欧阳修。

欧阳修对中华文化贡献甚伟,诗词俱佳,文章亦好,《宋史》评价其功绩可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媲美:“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就是说他纠正五代的文学积弊,重振唐代散文雄风。其1000卷《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文學成就尤伟,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新五代史》。在《新唐书》的编撰过程中,“列传”部分由宋祁编修,形成较早,而欧阳修参加编辑工作较晚,专门负责编修“纪”“传”两个部分。朝廷认为一部史书出自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于是准许欧阳修编辑增删,统一体例。欧阳修尽管接受了重任,却认为宋祁是前辈,况且修史各人见解多有不同,怎么可以都按自己的见解来增删呢?于是对“列传”部分一字不改。

《新唐书》修成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史书只署官阶最高者的姓名,欧阳修的官阶比宋祁高,应当署欧阳修的名。欧阳修却说:“宋先生编修‘列传费时长,功甚伟大,岂可掠其之美?”于是,《新唐书》“纪”“传”部分署名欧阳修,“列传”部分署名宋祁,宋祁知后感慨地说:“古今文人相轻互侮,此事真旷古未闻呀!”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没有钦赐,没有选举,“天下翕然师尊之”。

如果说这是欧阳修个人在微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那么他宽阔的胸怀、敏锐的目光,奖掖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文坛精英,使之脱颖而出,闪亮登场,无疑是从宏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正是这种宽广无私、爱才若渴的胸怀才使宋代文化人才辈出,灿烂辉煌。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了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

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定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赏析

读了本文,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欧阳修,他不仅文采出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而且在为人为政方面也是有口皆碑,尤其是他那宽简不纵恶的秉性更是让人叹服。

“世间已无欧阳修”就是对他的无比肯定。

猜你喜欢

度量文坛欧阳修
当先锋不再先锋
哭正中老
快乐的“长工”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