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探讨
2020-12-07金磊华
金磊华
【摘 要】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丰富多样的资源,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直观和趣味情境,并结合情境提出针对性问题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主要原则和实施策略,策略包括运用时机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创设问题情境等。
【关键词】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性,许多生活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原理,可以运用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以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主要结合常见生活现象,利用多媒体与实物等创设生动的情境,并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与创设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结合物理知识探索问题,从而有效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进而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其中含有很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与定理,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如果直接讲解理论知识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把握,将生活现象引入教学中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初中生更易接受、更好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其次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在学生没有学习物理课程之前,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常常无法理解,利用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思维解答疑惑,而将生活现象与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的联系,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解答问题的科学精神。
最后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较少,为了提高教学速度,教师常常直接讲解物理知识,并未体现出生活现象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新时期引入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构建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
一是探究性,教师应该根据物理知识内容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深入探究;二是发散性,指的是创设的问题需要启发学生思维,能够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发散,这是培养学生猜想和推理能力的基础;三是适度性与一般性,即所创设是问题情境应该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引入常见的一般生活现象,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实施策略
(一)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社会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首先需要把握运用的时机,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1]。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课后总结中创设问题情境:新课导入时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地将精神调动到知识学习中,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在讲解关键知识点时,有的很多内容较难理解,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以及启发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后总结时可以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更好地拓展知识内容,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一课,教师目标包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掌握自然界中雨的形成,液化放热,生活中气体液化方法等。结合这些目标,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引入几种生活现象并用多媒体展示:洗完衣服挂在外面晾干,烧开水时沸腾和冒出大量白汽,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表面凝结水珠。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结合第三个现象思考大自然中的雨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通过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
(二)运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结合这种理念引入具有探究意义的生活现象,并根据这类生活现象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生动情境,同时提出各类悬念式的问题,进而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究[2]。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升华和凝华”一课,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入相关生活现象,结合生活现象提出悬念式的问题和留下悬念,在学生稍作思考后引入课程教学。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是图片或者视频:冬天的雪堆逐渐变小,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舞台上云雾缭绕,冬天室内玻璃上出现冰花,吉林省秋冬季节树枝上挂满雾凇,霜降时节日出前植物上有一层白霜。结合这些生动的生活现象,教師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先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思考,之后对学生说:“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够理解和解释以上现象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悬念深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探索兴趣。
(三)启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学习、认知、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进行猜想、想象、推测等,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但是这里的猜想与想象不是胡乱想和瞎想,而是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科学原理为前提进行猜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想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生活现象,并结合生活现象创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更好思考与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参与到知识探索中,获取和掌握某些物理知识[3]。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气体的压强”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学会测量大气压强和估测大气压数值,以及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高压锅是怎样把食物快速煮熟的?为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创设其他多种问题情境,如传统钢笔通过挤压吸管吸墨水,利用吸管吸取饮料,皮碗贴在光滑的表面上很难拽下来,学生经过思考可知这些都是让一方气压减小而达到目的,之后提出问题:高压锅是使得锅内的气压减小还是增大?结果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讨解答,即通过增大锅内压强使得内部沸点升高,进而快速煮熟食物。
(四)引导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还可以根据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各类生活现象,并结合这些生活现象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摩擦力”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那个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了解减小摩擦力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运用这些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在初步教授学生摩擦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现象,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如鞋底和轮胎上的不规则花纹,机器滚动轴承中添加润滑油,浴室和厨房的深刻花纹地板,塑料瓶盖上的竖纹,磁悬浮列车等,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进行解答:以上是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它们的原理分别是怎样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在探究重要意义和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结合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等,通过有效落实相关举措可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亚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46).
[2]黄林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J].华夏教师,2017(11).
[3]邓小燕.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