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所思 行有所至

2020-12-07赵丽君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空中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赵丽君

【摘 要】在特殊时期开展空中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从备课构思、教学设计、素材整理到课堂实践,在教材原有基础上,把握时局,寻找教学最近起点;厘清目标,收集资料,充实学生学习素材;思考提炼,实践创新,形成课堂导学框架;改变常态,突破藩篱,凸显知行统一主旨;教研相辅,反思提升,改进与变化相适应。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屈的抗灾精神》;空中课堂;教学反思

一、《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不屈的抗灾精神》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主题单元第二课“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第3篇内容。学生可以在结合国情、了解自然灾害和防御知识、树立防灾避险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灾难的危害,体会不屈服、不怕难的抗灾精神,形成自救自护、团结互助、共同应对的理性认识,连接生活实际锻炼能力,体会“灾难无情人有情”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其责任意识,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抗灾精神,感受无私平凡的伟大英雄气概。同时,要让学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性认识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重大灾难。除此之外,要让学生立足生活,在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做守法公民,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流程

(1)走近情境,了解灾难。教师展示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图片,介绍近年来我国人民应对的重大自然灾害,引出自然灾害的概念,让学生区别重大灾难。

(2)联系生活,体验经历。教师知识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的关系(视频播放),并提问:超长假期的亲身经历中,你最初的情绪感受是什么(在线测试)?”由正在经历的事件引导学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在具体感人的故事的分享中,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一线医护、军警、政府、卫生、社区人员是如何面对突发灾难的。

(3)辨析思考,领悟内化。要让学生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灾精神,体会情绪变化,获得信心和力量,了解相关法律,明确合格公民的职责和义务,引导小学生思考从这场灾难中获得哪些成长的经验。

(4)反思总结,行动提升。要让学生思考,在面对灾难时能做些什么(行动指南和行动选项),并把这节课的收获,以行动跟踪评价的形式,坚持打卡或记录,与师生、家长进行交流反馈。

二、《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反思

通过《不屈的抗灾精神》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整体教学流程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整合各种教学方法,以整本教材为出发点,实现课程教育的辅助,同时结合课外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创新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打造适应教育生态化的课堂环境,以《不屈的抗灾精神》为例,其教学反思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研究教材,把握时局,寻找教学最近起点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题内容是“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在第二课“应对自然灾害”中设有《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地球生态环境所面临着的巨大挑战,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突发的重大灾难正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机。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和责任意识。教师需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自然分析,科学指导学生提升认识,选用适当教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了解环境问题,正确分析判断并形成“知行统一”的习惯养成。不止是环境,还有关乎生存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都为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视野,而家国情怀,公民责任意识以及面对灾难时的心理疏导,都可以成为设计教学的起点。

(二)厘清目標,收集资料,充实学生学习素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指南中提出:要与当前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选用贴近时代脉搏的鲜活教学资源和案例补充教学,使教学更具影响力。教师需要从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多角度选取整理素材,提供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进而产生共鸣。本着解决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学生的理解和行为指导,笔者选定《不屈的抗灾精神》这一课为教学内容,结合时下正在发生的真实素材,剪辑制作视频,引用媒体焦点话题,为学生学习做好预设及充分准备。同时,笔者明确思路、确定教学重难点,进而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发生各类问题,以“我们在这场重大灾难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为归宿,着手设计框架流程。

(三)思考提炼,实践创新,形成课堂导学框架

笔者按照个人实践研究形成的“育心化行”课堂学习策略,精准预设层层深入,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经历;辨析思考,领悟感化;反思总结,行动提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课堂学习。首先,带领学生先从辨析自然灾害和重大灾难开始,区分自然灾害和重大灾难的异同。其次,让学生从对灾难的了解开始发现问题并产生切身感受,在线对学生进行居家抗疫的心理疏导。再次,由人类面对灾难所呈现出的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情感共鸣,迸发对时下奋不顾身支援一线的英雄的崇敬;最后,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线上测试、在线讨论、连线分享等形式,内化领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并进行即时总结,用行动指南和响应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

(四)改变常态,突破藩篱,凸显知行统一主旨

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是有温度的,面对屏幕用声音和画面连接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教师要尝试突破在线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空间藩篱,始终以“育心化行”课堂学习的四个基本框架为支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选取最触动学生的画面和视频辅助教学,以触动学生心灵。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加深学生对《不屈的抗灾精神》主题的内化理解。从学生的在线测试参与、讨论反馈留言所呈现出的课堂情绪变化来看,活动预设能在满足学情的基础上实现对抗灾精神本质的升华理解。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贯穿课堂始终,同时也能通过实践引领,消除一线教师对空中课堂学情监测的疑虑。

(五)教研相辅,反思提升,改进与变化相适应

(1)设备操作和硬件运行方面的问题。例如,三百多名学生的互动参与因网速延迟有所影响;在线互动信息刷屏频繁导致信息掌握不全面;多人快速刷屏出现的网络不流畅;连线分享环节因考虑时间和网络因素未实现面向更多的学生。

(2)在线直播压力应对的逐字稿备写。面对直播环境,语言要求慎之又慎,要反复琢磨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这与平时面对面的课堂师生对话反差过大。若要体现出教师规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与激情,必须得通过千锤百炼,只有这样才能禁得起社会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

(3)视频剪辑与使用存在的矛盾顾虑。在音、视频及网络资料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合理取舍,反复思考,多方求证,使用视听觉冲击力强悍的素材剪辑,是不是过于大胆?在课堂实践中,笔者有效生成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灾难的恐惧,进而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完成了心理疏导。当看到讨论区里出现“恐怖、害怕”的关键词时,笔者内心也还是比较紧张的。随着课堂预设的顺利推进,学生最终完成“信心”与“希望”的情绪转向。

一少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消化能力是不是能够达到课堂所显示出的真实效果?课堂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这些胆小且内心比较脆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与指导,这也是在线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师生之间的温度。

参考文献:

[1]梁伏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J].中外交流,2019(9).

[2]伍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反思[J].中外交流,2016(35).

[3]基国金.网络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1).

[4]刘阳.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9(8).

[5]单彬.互联网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教学融合[J].科学咨询,2019(27).

[6]李洪新.对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空中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