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7于冬梅
于冬梅
【摘 要】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现代人必须不断吸收文化精髓,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由此,本文就着重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旨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高尚品质,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表明,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寓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认真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注重文化内容引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知识的深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健全其认知,不断提高小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无法透彻地理解文化内容。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展開文化内容的引入,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这一单元内容里面讲述了我国的一些优质文化。教材里面首先提到了我国丰富的汉字文化,展现了汉字的古老和优美特征,为学生展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体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字面讲解的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枯燥感。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展现我国的汉字文化、科技文化等,并在教学前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视频。教师通过这样的趣味呈现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探究欲望。同时在动态画面的辅助下,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印象更深,有利于其认识并了解更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讲解课堂文化故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喜欢听不同的故事,因为故事具有趣味性的特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内容,增强学生对文化内容的了解。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讲授法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美德,如注重明智,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在讲解这些不同的品德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导入不同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如在分析气节这一精神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苏武牧羊”这一故事。在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在他即将完成任务时遭受了匈奴首领的逼迫,让他投降。但当时苏武坚持自己的高尚气节,不愿意屈服。所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了北海边放羊,希望苏武能知难而退。但当时的苏武从未放弃,坚持了十九年。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故事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这些不同美德的实质意义,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给予自主探索空间,分析传统文化特色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但这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他们能围绕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模式分析传统文化特色。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我们的节假日”这一单元。这一单元讲解了我国的一些著名节日,并分析了这些不同节日的特征。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最印象深刻的节日是什么节日?这一节日的庆祝方式有哪些?”在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学生纷纷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提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中秋节,在中秋节时,全家人会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还会点亮圆圆的灯笼,期盼团圆。还有的学生提到了国庆节,在国庆节时,他们喜欢观看阅兵仪式,唱国歌,共同为新中国庆生。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深入分析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设置课堂交流活动,分享家乡风俗文化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设置一系列的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例如,在教授“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家乡有非常特别的尊老敬老风俗,在给老人祝寿时会选择不同的庆祝方式。如在为老人祝寿时,一般会在寿宴上摆放寿桃,这些寿桃由八个小桃和一个大桃组成,意为八仙祝寿,恭祝老人生命长久。在吃完寿桃之后,还会为寿星提供一碗长寿面,通过面条的绵长来表示长寿的意思。在听到这一民俗之后,其他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些学生住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经常会举办不同的节日。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会举办“三月三”歌节,在这一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在一起唱歌,展现了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民俗风貌,增强学生对各地风俗文化的了解。
五、运用校外教育资源,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专家强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教学的限制,将校内和校外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当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一些文化内容,还可以合理运用校外资源。例如,在教授“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饱受压迫的历史和一个个为国家发展而不断努力的中华儿女。虽然这部分内容强调爱国主义情感,但小学生并没有经历当时的社会状况,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开展相应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参加扫墓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缅怀革命先烈,让他们了解这些革命先烈为我国发展所做出的实质奉献。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著名的英雄人物革命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当前优渥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实地参观体验,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学生对优质文化内容的体会。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繁荣的根本力量。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我国优质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唯有这样,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1).
[2]卢迎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师),2019(1).
[3]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8).
[4]殷玲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