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20-12-07陈贤
陈贤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和道德双高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对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科技基础极为薄弱,科技事业几乎从零开始起步。195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工作方针。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秉承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奇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更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全党全国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孙家栋、袁隆平、王选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坚持科学报国、科技为民,取得了载人航天工程、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量子科技、铁基超导、中微子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与探月、全球卫星导航、大型客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FAST工程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涌现出了黄大年、南仁东、钟扬、屠呦呦、李保国等一大批爱国科学家。
推进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大发展,必须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本质。回顾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到超级杂交水稻、青蒿素,再到国产大飞机、国产航母,重大科技成果都是在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中孕育而生。我国自主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为了打造这一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国成功实现在这一领域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突破性跨越,为人类深度探测太空做出了中国贡献。FAST工程再次印证了中国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禀赋,再次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快解决我国农业、工业、能源资源、社会等方面的突出科技问题,着力突破重大科技瓶颈,把“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任务清单,努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求实既与追求真理、独立思辨有关,又与严谨的作风学风一脉相承,是科技工作者应当秉持的最基本的工作态度。钱学森说:“我的谦虚是对客观世界的,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他向来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以学术本身作为判断学术是非的标准,大力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敢于挑战权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国科学家快速研发了检测试剂盒,快速分离出病毒毒株,为验证有效药物和研发疫苗打下基础,充分展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新时代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必须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把热爱科学探索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持之以恒探索科学真理。要遵从科学规律,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大胆探索、认真求证,不迷信、不盲从、不随大流。要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奉献是科学家精神的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邓稼先是新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正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6岁的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1958年,邓稼先接到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从此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活,辗转于大山、荒漠、戈壁之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为祖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奉献了一切直至生命,被誉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必须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坚持正确的名利观。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学术乃天下公器,计利当计天下利。要坚持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不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反对科研逐利化行为。树立远大的研究志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了远大的科研志向,方能坚持长期探索,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倡导奉献精神并不等同让科学家过清苦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要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共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释放科研生产力。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协同是科学家精神的基石。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绝大多数都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结果。今年7月建成开通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人民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这一大国重器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据统计,共有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不同类型、不同隶属的单位有机融为一体,合奏了一曲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生动体现了“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伟大协同精神。
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必须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其发展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不同学科、行业、领域交叉融合是必然要求。强化跨界融合思维。现代科研合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同行之间,打破壁垒、开门合作应当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觉。应推进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融合,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各领域相互激发、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大力倡导团队精神。现代科技竞争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能力、整体实力的综合竞争。要善于组建科研团队,让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气质秉性上形成互补,变加法为乘法,化指头为拳头,产生最大科研效能。同时,要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帅才型科学家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为其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絕,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全球科技开放合作高地。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育人是科学家精神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贵在接力。“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实现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华罗庚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做‘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他对此身体力行,满腔热情地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叶企孙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彭桓武在其70多年的科研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一大批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为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建立培养我国核科学人才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必须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注重海纳百川、广聚人才。坚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广聚人才,善于在基层一线、工作实践中发现人才。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打破相互封锁、彼此封闭的门户倾向,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科学家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在科研实践中多做传帮带,积极为年轻人脱颖而出、成长成才提供舞台,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使其在工作中锻炼成长,确保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工作者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充分释放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力量。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面对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会、也一定能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担历史赋予的重任,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奋力书写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