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护嗓, 呵护好你的“第二张脸”
2020-12-07张欣黄东海张帅
张欣 黄东海 张帅
心理学家认为,声音决定了我们38%的第一印象,是我们递给他人的一张听觉名片。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拥有一个好听的嗓音,往往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可以说,声音就是我们的“第二张脸”。
但因为各种因素,我们的嗓子很容易受伤。特别是教师、话务员、播音员等,因工作中要經常用嗓,更是嗓音疾病的高发人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用嗓呢?
正确用嗓,从细节做起
不当的用声方法往往是引起嗓音疾病的重要原因。职业用声者因为工作原因,用嗓强度较大,常常会遇到嗓子不适的情况。如何才能远离这种“职业病”?在用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 连续用嗓超过10~20分钟,须休息5~10分钟。
● 说话时,尽量放慢语速,最好将语速放慢1.5倍以上。
● 交流时,避免情绪激动。
● 多饮水,成人每天应饮温水约2000毫升。
● 在讲课或做报告时,应全身放松,特别是让喉头放松。如条件允许,应使用扩音设备。
● 尽量避免大量饮酒,不要在饱食后唱歌、长时间用嗓。
生活中,如何护好嗓
在不需要用嗓时,我们可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护好我们的嗓子,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 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 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和碳酸饮料。
● 及时补充水分,睡前不要吃夜宵。
● 感冒期间、月经期、怀孕期,减少用声的时间和强度。
● 改变急躁的性格,避免说话时声音高尖。
● 及早治疗发声器官相关疾病,一旦嗓音处于亚健康状态,及时就医。
● 注意心理调节,减轻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 多吃白萝卜、雪梨、白木耳、罗汉果等护嗓的食物。
此外,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可刺激损伤咽喉部黏膜,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人群,应及时接受治疗。
警惕嗓音疾病的信号
如果出现声音嘶哑,说话费力,说话后咽干、咽痛、喉部易疲劳,说话时自觉“气不够用”,声音微弱或失声,不能控制音调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千万不要硬扛,更不能随意乱用药。
医生会通过电子或纤维喉镜检查,来了解患者咽喉部及声带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应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用药和雾化吸入用药)还是手术治疗。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还需要通过言语治疗来纠正自己不良的发声习惯,以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
晨起护嗓三部曲
最后,教给大家一组简单易学的嗓音保健操,大家早晨起床后不妨试一试:
发气泡音:静躺在床上,深吸一口气,先呼出大半口气,然后用剩下的小半口气匀缓轻微地吹动声带,发出自己勉强可以发出的最低音。继续发低声,直至发不出声音,出现类似气泡滚动般低沉松弛的声音,直至气息呼尽。再深吸气,接着发低音,连续发3~5分钟。此项练习可以按摩声带、开音、缓解嗓子疲劳。
活动口腔肌肉: 起床后,连续打十几个哈欠,做唇舌操,如咧唇、撇唇、伸舌头、舔上腭、顶内颊等。此项练习可以湿润喉咙,拉动咽喉肌肉,使嗓音清晰圆润。
做咀嚼哼鸣:深吸一口气,然后腹部发力,发出平稳悠长的鼻音,一边发音,一边做咀嚼的动作。此项练习可有效克服气息浅、喉肌紧张的不良发声习惯。
(谢明霞 整理)
(编辑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