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7朱磊邵长城冯军利

新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林业问题

朱磊 邵长城 冯军利

摘要:营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同行产生几点启发。

关键词:林业;营造林技術;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频次也逐年提升。随着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绿色城市的建设,如何能在保证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能较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林业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构成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在自然环境的改善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面而言,都有着其一定的价值。但是在国内当下的营林行业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1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重点不明确,营林过程的可操作性不够

相关林业单位在对待一些工作细节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不论在管理体系,或是在操作规范方面,都存着方向性不明的问题。

1.2 对营林的种植规划,树种选取方面的管理做得不到位

营林中树木的种植的合理规划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对于大部分林业单位而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受限于资金成本不足等因素,都是追求的“一切从简”的指导思路,甚至存在着部分单位缺乏营林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导致营林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把控。

1.3 不重视整地工作

整地工作的开展,虽然无法为单位带来实际的生产利益,但能够将土壤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大幅的降低技术人员开展后期工作的难度,从而提升树木的存活率。但由于难以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体现,因此,相关部门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整地工作的现状。

2 提升林业营造林发展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营造林技术设计方案,明确设计重点

营造林技术设计的核心环节包括两大方面,营林技术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林地的选取应当按照年度的规划设计、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水土资源的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当地条件选取合适的树苗,科学的规划好造林类型。营造林方案的编制应当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编制的方案要严格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择取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

另外,营造林图纸的设计同样是工作开展的重点。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绘图的清晰度与规范性,保证营造设计工作开展时设计参照标准的统一。为了方便各个部门建设工作的开展,应当在设计图纸中应用鲜明的标志颜色标识,凸显各个区域的树种类型设置,与种植记录安排等。

2.2 于树苗种植前,改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

实施营造林种植方案的过程中,林地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土质营养成分的分布,周围是否存在杂草树木等因素,都将影响到树木最终的生长状态。因此,技术人员在育苗过程中,应当及时整理、翻土、拔草,以营造树木适宜的生长环境。

考虑到营林自然条件的不同,在不同地质环境下,需采用不同的土质改良方案。首先,对于较干的坡地或富含砂砾石质的地段,常规治理方法已不适用,应当采取鱼鳞坑法予以管理。

鱼鳞坑法虽属于坡面工程,但其能够削弱因重力因素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有着较好的沉淀泥沙、拦截坡面径流等作用。通过鱼鳞坑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树苗生长时所需的水分供给,从而为坡面植被的长期水土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鱼鳞坑法治理方案中,为了保证治理的效果,有着如下的设计要求。对于自然恢复植被能力弱,土壤条件差的荒坡和荒山区域,首选鱼鳞坑法治理,选取的设计方案能够对治理的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假设,当地每年均会发生5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且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以此设计标准开展设计一定会保证最大的安全性。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方案有着一定的弊端。一旦设计方案与当地流域不符,将会减少地下水径流形成,从而出现灌溉保证率降低、兴利库容减少等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相关人员在设计时,应当在调水工程和灌溉渠道及下游存在水库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鱼鳞坑的设计标准。

山地丘陵地带由于未被开垦,因此土质成分构成较为接近自然状态,因此是种植树木的最佳选择。为了保证种植树木能够长时间接受阳光直射,建议采用带状开垦的方法种植。

总之,实施营林营地改造方案,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土壤质量,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条件,同时有助于水土保持效果,增加树木的存活率的同时,能够为营造林的设计增效。

2.3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分布情况,选取合适的树种予以种植

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同,选取适宜生长的树种予以种植。例如,在雨水分布充沛的地区,建议选取红松、云杉、落叶松、黑松、樟子松等树苗予以种植。细化到每一块林地,都有其独特的种植特征,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选好营造林树种。其次,选育的苗木质量也要达标,建议选取表面无机械损伤的1.2级优质苗木,同时有着抗病虫害、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的良种苗木。为了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建议采用人工种植技术——容器育苗予以干预。最后,对于选取苗木的年龄分布,建议选取2~3年生的树种。

对于存活能力强,抗性高的树种,可以采用播种造林法的方式予以种植。对于专项资金储备不充足时,选取耕种造林法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时,也可实现对良种树木的自然筛选。但是由于天然筛选的存在,因此,建议此类种植方法开展在大面积的荒山或荒地处。

从当前大部分林业单位营造林技术开展的现状来看,在树木的种植方面,主要采用混交林技术予以干预。由于混交林技术存在着树木种植选取的市场导向性,因此,往往存在着种植树种单一的现象,导致混交林中经常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抵抗能力低等问题。技术人员应当以营造林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创新树木栽培方案,建立多元化的树木生态系统,建立以阔叶林、松叶林、杉叶林等多种树种集一身的营造林方案新规划。

选取合适的树种、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把控营造林种植密度等举措,对提升营造林种植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阳光充足的林区,树木种植的密度不要过大,应给予树木一定的生长空间。在土质营养成分充足的地区,可以适当的提高树木种植密度,但是一定要保证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对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区,则需要适当的降低树木种植的密度,防止因树木种植过多而造成营养的竞争,降低树木的存活率。

最后,也是影响营造林规划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要掌握适宜的营造林时机。雨季营造林的种植时机非常重要,技术人员若能结合天气情况对种植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于树木栽培后的几天存在着阴雨天气,则能够有效的提升树木的存活率,为后续苗木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通常而言,建议技术人员将营造林的种植时间安排在阳光斜射或阴雨天气下种植树苗,以减少太阳对苗木的暴晒时间。科学地规划苗木种植的时间,不仅能够提升树木的存活率,也能提升苗木的抗性,提升营造林整体的建设质量。但是,注意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方面的种植禁忌,一定要雨量均匀的时机开展苗木的种植,严禁在降雨不多,或无雨的时期提前栽苗待雨。要严格遵循雨过天晴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不透地不栽的三大原则。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理念,人们对生态城市、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林业营造技术则能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但是由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因此,推广营造林技术时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状态多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造林的规划工作。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计划,因地制宜地选取优质树苗,严格按照植树造林的种植原则,从各个方面保证营造林栽培的质量,推进我国营造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问题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究
加强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