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2020-12-07姚春霞
姚春霞
【摘 要】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当前小学主要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提出了根据课文体裁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特点科学导入、针对重难点巧妙处理、借助平台高效验收作业以及利用过程材料综合评价等应用策略。本文将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当下小学语文的线上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策略
网课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云课堂、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为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课前、课时、课后等基本环节,进行了有层次、有条理的对策思考与整理,以此使得平台使用得当,线上教学高效,学习评价有据,进而适应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保驾护航。
一、根据课文体裁精心准备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按体裁分成韵文类和散文类,散文类包括散文、记叙文、童话寓言、小说、科普文、议论文等13种”[1]。那么,教师要想把一堂语文课上好,就必须结合文章的类型,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并且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也有备而来。
文言文、古诗等的教学因其语言风格、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与现代文大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那么在进行这类教学时,要想做到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就应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单,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有关该课教学内容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教师需要提前通知学生,把课文下面已有的文字注解搬到文中对应的内容附近以方便查看,对于其他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古今异义字、通假字、倒装句等,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工具书查阅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分享到学习平台进行集体交流,积极讨论,并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二、结合学生特点科学导入
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很弱,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注意力不稳定,极易被新鲜事物所干扰,对抽象的内容听得零零碎碎,但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他们对吸引自己的课程内容却能保持较稳定的注意。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在上课开始时采取合适的方式科学导入,利用学生此时短暂却稳定的注意力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时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2],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在导入环节中确保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名著知识拓展时,要对《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进行有趣的课堂导入。由于它使用了古代白话文的写作方式,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再现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播放猴王出世的电视片段。正是由于四大名著中猴王出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教师带着学生回顾经典时,学生会立刻兴趣盎然,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宽松且有趣的教学情境,此时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开展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针对重难点巧妙处理
“教学重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着重理解掌握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带规律性的知识。[3]”教学难点是指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它比较抽象、离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但仅仅依靠教师费尽口舌地讲授、手舞足蹈地比划、文字符号的机械呈现等手段很难达到线上教学效果。
在进行课文内容的具体分析时,教师对文中的句子材料要按重难点进行合理切割和分配,可以应用色彩和物理线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冷暖色调在调控人的情绪和行为上有不同作用,如红、橙、黄等暖色调可以促使人的精神振奋,活跃人的思维,提高反应的敏捷度,有利于记忆测试问题的解决;如蓝、绿、青等冷色调有镇定情绪的效果,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等。物理线索技巧则可利用项目符号或标题号,提示教学内容,并添加引导动画,如箭头指示、放大缩小、闪烁提示等突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以及各自然段间的结构层次。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出征》时,教师可用“箭头指示”这一物理线索技巧,将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如飞船发射前→再过30分钟→5时28分→5时30分→9时整,让学生结合这些时间线索复述文章大致内容。
四、借助平台高效验收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既能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作业的检查应落到实处,贯彻“三有”原则,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这就意味着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份作业的验收,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对教师而言是难以按时完成的。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很大一部分是古诗词等的背诵任务。在进行作业验收时,传统方法会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利用一些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部分学校就利用了“晓黑板”这个APP,因为它里面开发了一个“晓讨论”的板块。教师可在这一板块中发布语音作业并设置活动截止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背诵等录音发布到“晓讨论”里。只要教师将其设置为开放式讨论,不仅教师可以听到录音,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实现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互相激励。这样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中一些成功的机制引入教学,利用这些机制改变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自发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减轻了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五、利用过程材料综合评价
“让学生学好语文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感受自己语文学习的进步,而进步只能用逐步形成个人坐标来度量[4]。”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用于收集整理关于学生进步的过程性材料,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它通过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长脚步,采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各方面的素材,有理有据地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方面的努力程度和成果表现。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个教师至少有几十个学生,而且成长档案袋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就准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采取传统的手段采集相关信息复杂繁琐,无疑会加大教师和学校的工作量。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分门别类地把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成长档案归档,使复杂的工作一下子简化了。
当前线上教学的现实基础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趋于完善的学习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当一节语文课结束后,该平台可生成整体教学报告、数据明细及学生个人情况详细记录,可通过设置权重直接对应网络平台上的平时成绩。另外,教师也可借助文档、图片、音视频等过程性材料,将学生的成长记录下来,这样比单纯的考试分数有更大的信度。例如,在学生进行写字、朗读、习作等练习时,教师可将一学期开始时的作品和期中、期末的作品以图片或文档的方式存档,最后进行比较,看看前后的不同,對比是否有进步,有哪些进步,从而使学生真实地、可信地感受自己的成长,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建立起自信,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收获成长路上的喜悦。
综上所述,结合当下的线上教学现状,信息技术与小语文教学的整合符合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应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柴祎.“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2]王莉.剖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3]蔡佳立.建设微课资源库突破教学重难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0).
[4]骆弟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初步尝试[C].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