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为推手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0-12-07蒋昌忠
蒋昌忠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湖南坚持以“四化”为推手,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
抓重点,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思想上有统一认识,目标上有共同追求,行动上有积极响应。定标准,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指标强力推进。按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全力推进完全小学以上学校达到办学标准。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范围逐步推进,重点补齐这一义务教育最大短板。着力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动真格,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扫除障碍。着力巩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成果,逐步降低班额标准,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多种途径解决部分地方学位不足、办学标准低的问题。同时,结合各地工作实际,着力建立健全严防大班额反弹的长效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上统一、内容上衔接、安排上合拍、落实上合力”的基本要求。亮品牌,发挥芙蓉学校在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方面的积极作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面向贫困地区建设100所义务教育芙蓉学校的创新之举,破解贫困地区孩子“上好学难”问题,实现优质学位向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的精准供给。芙蓉学校建设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着力打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典范和标杆。
破难点,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城乡师资水平均衡,是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抓要害,政策倾斜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能。严格落实“自愿报名、综合遴选、公费培养、带编就业”的教师培养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改革力度,继续实施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公费师范生发展的激励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招聘政策和优化乡村教师招聘程序,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乡村任教,有效破解农村学校教师招不来、留不住、干不好的难题。促提升,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注重内涵品质。一方面,坚持传统国培、省培项目向乡村教师倾斜。另一方面,积极为乡村教师定制特色培训项目,实施好团队培训、学科轮训、网络研修、名校访学、名师名园长培训等五大类培训项目。缩差距,城乡教师和校长进行良性交流互动。严格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有关津贴、补贴政策,改善基层工作生活配套条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以“县管校聘”改革为抓手,通过交流轮岗等措施,逐步缩小人员配备的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强化农村工作经历,引导城市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治痛点,促进就学服务均等化。改革招生入学制度。着力解决好掐尖招生和特殊群体入学难等民生痛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稳步推进划片招生,统筹协调公民办同招工作,将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并适当向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倾斜。改革中考评测体系。加强对中考命题工作的指导、监测和评估,以课标为依据,提高命题水平。完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专门工作台账,落实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的“三帮一”劝返复学制度。分类施策,一人一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家校共育,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教育工作。
盯焦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完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共建共享,助力农村薄弱学校更新理念、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加强“互联网+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湖南獲批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的契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办好网络课堂,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成果的推广与辐射。分享优秀学校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课程架构、课堂改革、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实施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此外,积极发挥中心校的统筹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的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