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中央苏区宣传工作的起步和探索

2020-12-07栾振芳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宣传工作中央苏区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闽西中央苏区的宣传工作在艰难中起步,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成熟的宣传理论模式。早在1929年长汀等县的苏维埃政府从组织机构上设置文化建设委员会;古田会议后成立专门的宣传队伍,受政治部宣传科指挥;统一制定宣传内容:主要是革命纪律、党的政策、革命宗旨、土地政策和新的生活观念;宣传形式由最初的集会演讲鼓动、标语口号到创办报刊。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129-03

土地革命前,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在闽西混战、扩充地盘,对闽西人民奸淫杀掠,农民承担了各种税赋,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因此,广大民众十分厌恶军队和战争。红军初次入闽时,国民党反动派利用群众的无知,不断地反面宣传红军,甚至造谣污蔑。闽西的大部分群众在红军入闽西时,纷纷躲藏起来,有的还存有敌对情緒。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工作就成为红军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闽西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红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展社会调查,与各阶级、各阶层人士进行座谈,了解当时的情况,再制订出相应的策略,积极向大家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1929年,毛泽东将红军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重大工作”写进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

1929年中共福建省委切实注意宣传工作,宣传方向主要是共产党的政纲,反对军阀战争,纠正农民的地方观念等。要求闽西党组织加紧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向群众宣传红军纪律,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把那些误认为红军是“杀人放火”的群众争取为红军的好朋友,并提高了许多同志及群众的政治水平。

1930年3月中旬,毛泽东亲自指导了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闽西苏维埃政府。此次大会通过了《文化问题决议案》,决议案中要求闽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组织文化建设委员会,提出“下设文化建设部,县苏维埃组织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文化建设科,区乡苏维埃推选文化委员,计划各地文化工作。”并对文化建设部各部门规定了6条办事细则,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随即,闽西苏维埃政府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任务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向封建思想及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斗争”,制定了必须提高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要养成在革命环境中所需要的干部人才来进行革命工作,加大力度深入而普遍地提高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文化程度等等文化教育方针,从而保证苏区的宣传工作健康稳步地发展。

为了贯彻古田会议精神,红四军于1930年4月发布了《宣传工作纲要》,对宣传员提出了18项具体要求。红军各级政治部的宣传,要与当地政府一致,全闽西的宣传,各级政府的宣传,要根据闽西政府所颁发的宣传大纲为主要标准。

一、闽西各级宣传组织机构

闽西为了加强对苏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1929年,长汀、永定、龙岩、上杭等县苏维埃政府先后设置文化建设委员会领导文化建设。1930年3月1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政府下设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7人,委员会下设文化建设部,设部长1名,秘书1名,分设宣传、教育、建设三个科。“部长承政府委员会之命、主席之指导,计划一切文化建设事宜,并指导各级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执行及考核各级工作成绩,以促进文化建设事业的进步;秘书承部长之命,撰拟并保管部内各种文件;宣传科在部长指挥之下计划社会宣传事宜,并搜集编纂各种歌谣、剧本,出版报纸刊物,检查邮政等事宜;教育科任计划社会及学校教育事宜并搜集编纂与审核各种教材;建设科计划布置交通及其他一切建设工作之进行。”县以下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名称和人员配备不太统一。永定县苏维埃政府称文化建设委员会,有主任1人,委员4人,秘书1人下设建设、宣传、教育三科;区文化建设委员会有主任1人,委员4人乡文化建设委员会有主任1人,委员2人。龙岩县则称文化委员会,设宣传、教育、文化三股,龙池区第三乡文化委员会有委员7人,其分工是:主任兼文书,其余各分管建设、出刊、宣传、教育、编制、卫生,不同的机构设置和分工[1]248。后来,闽西苏维埃政府多次指示要求:“嗣后各级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工作,要健全起来,每一时期俱要规定整个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使之实现”[2]310。政府还以布告、通告等形式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明确各个时期文化建设的不同任务,如1930年6月20日,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建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目前文化建设的任务:“1.扩大闽西斗争的政治影响到全省全国全世界去;2.各区乡俱乐部必须健全地建立起来;3.识字运动要有革命的意义;4.健全各级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工作。”①8月2日,文化建设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又确定目前文化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和封建思想等不正确思想意识作斗争,将政治影响扩大到全国去,更加深入开展群众政治教育,让群众坚决执行扩大斗争的路线。

1930年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修正苏维埃政权组织法》,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之下分别成立文化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加强了对苏区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

二、宣传队伍构成

《古田会议决议》中,对宣传队的组织工作也有了细致的要求。宣传队要以支队为单位,在军及纵队直属队中均各成一单位,每单位组织一个中队,其中中队长队副各1人,宣传员要有16人,配有挑宣传品的挑伕1人,公差2人。按照大队或其他部队与机关的数目,定出每个中队的宣传员分为若干分队,每个分队中配有分队长1人、宣传员3人。

外出宣传时,各支队宣传队,受支队政治委员指挥。各大队分开游击时,每大队都必派去一个宣传分队随同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分队受大队政治委员指挥。在直属队中的宣传队,受政治部宣传科长指挥。全纵队的各个宣传队受纵队政治部宣传科指挥。全军的宣传队受军政治部宣传科指挥。宣传队的费用支出,由政治部发给,而且必须满足宣传需要。

选择宣传队员的方法:1.请地方政府选派进步分子参加红军宣传队;2.从各部队士兵中挑选优秀分子为宣传员,尽量不调用班长。为了提高宣传员的素质,政治部必须经常制定训练宣传队的计划,印制训练材料、选择老师授课。

三、统一制定宣传内容

(一)革命纪律

红四军进入闽西前,国民党反面宣传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放火”,因此,红军进入闽西时,老百姓和商人都跑光了。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进入闽西,沿途发布《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共96句384字,用通俗易懂的四言形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权革命的政策主张和红军的严明纪律。宣传员们还在墙上写下了部队严格执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指战员们因老乡不在家时,吃了他们东西如数付钱留下的字条等,让老百姓充分认识了这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

(二)党的政策

为了广泛地发动闽西苏区广大贫苦群众,唤起工农劳苦大众的阶级觉悟,红军一到长汀,就没收豪绅的财物,分发给城乡的贫苦工农,使广大群众了解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在此期间,毛泽东开展调查工作,指导起草和发布了《告绿林兄弟书》《告全国士兵书》《告商人和知识分子》等文告,阐明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红军还派出大量的宣传员,四处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大量张贴标语文告,扩大红军的影响。闽西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宣传部门,抓住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党与苏维埃的政策。如: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发布的揭露长期盘踞在湖雷地区的民团团总张遁民恶行的布告《请看张贼遁民的罪状》等。

(三)革命宗旨

中央苏区时期根据地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军事“围剿”之中,必须使广大红军战士懂得自己是为什么而战。“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许多农民参加红军后,经历了对革命目的认识的过程,在战斗实践中,他们对革命从初步认识变成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信念。那时敌强我弱,虽然红军在人数、装备和火力都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依然能打胜仗,靠的是什么?除了靠正确的指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之外,最主要的是靠指战员们勇敢的士气,士气从哪里来?有力的政治宣传工作就十分重要。苏区时期,发布了《告劳苦工农群众书》《共青团闽西特委通告第十三号——青年群众要求纲领》《中国红军第四军(朱毛红军)告国民党军队士兵书》等,1930年由胡少海、张鼎丞、卢肇西签发的《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对红军战士、工农群众、国民党士兵进行革命宗旨、政治思想宣传鼓动。

(四)土地政策

红军入闽后,重点就是向群众宣传土地法大纲。穷人为什么一年忙到头,却是吃不饱穿不暖,原因就是地主统治阶级的剥削,号召穷人要起来革命,要建立苏维埃政府,要平分土地,使人人有饭吃。先后颁布了《永定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会决议案》《土地问题》《土地法》等,“此后工农应觉悟,挺身出来作斗争”;“打倒帝国主义,没收洋人资本;打倒地主豪绅,消灭封建势力”;“建设苏维埃政府,分配土地不愁贫”。

(五)新的生活观念

中央苏区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革命,促进了广大农村的社会变革,逐渐形成了新型社会风气。劳苦大众在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收益,政治上也翻身做了主人。在苏维埃这个新的国家政权形式下,人民群众都要参政议政,参加管理政事,形成真正的民主作风。“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动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苏维埃代表由民意而选出,选举法规定:“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在文化教育中,打破了封建的宗族制,清除了狭隘的地方主义,反对复古教育和私塾教育,反对宗教,破除迷信,铲除封建习俗。“团结、友爱”的传统思想道德,融入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产生了一些《打倒帝国主义》《打破迷信》《无记心者》等剧目,《苏区新酒令》《文明结婚歌》等贴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的宣传作品。

四、宣传方式

(一)会议讨论

利用各种形式的各级阶层的会议进行机动灵活的宣传动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宣传员利用白天组织的各种干部会议、临时街头集会及工人、社员代表大会等等,特别是每个纪念活动日,派鼓动能力最好的同志在会上进行宣传讲演,把群众血肉相关的问题拿出来讨论,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晚上各乡普遍开展晚会,在晚会上宣传人员把当下发生的事件编成舞蹈、山歌、故事等进行宣传鼓动。经过这种口头宣传、5分钟会议报告、各种表演、讲演,号召动员了千百万的青年加入红军,募捐了大量的军需用品。

(二)标语

闽西中央苏区保留了大量苏区时期的红军标语,目前发现了新罗区、上杭县、长汀县、连城县、武平县、漳平市、永定区7县(市、区)红军标语共约1200条。这些标语展示了当时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背景和细节,是传播我党政治经济主张、扩大我党我军影响、启发苏区人民阶级觉悟、凝聚广泛社会力量的重要工具。古田会议后不久,1930年4月26日,由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发布的《宣传员工作纲要》中规定:“每一个宣传员必须备一副写标语的用具,用白(或黑)的颜料,根据本部规定的各种标语,随时随地写于通衢大道行人易见的墙壁上。”“每到一个城市,要用红布写上本部规定之主要标语悬挂于街道中间。”这使闽西的标语宣传工作得到规范化的管理,体现了共产党在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闽西红军标语既反映了红军鼓舞斗志、瓦解敌军、胜利粉碎敌人多次“围剿”立下卓著功勋,也反映了苏区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苏维埃革命政权、发展苏区各项改革与建设事业的重要作为。

(三)报刊

在1928年到1929年间,闽西革命根据地就创办《虹痕》《赤花》《永定红报》《老实话》《火山》《锋芒》等10多种报刊,红四军前委于1929年7月27日在闽西创办了红军第一份报纸《浪花》。1930年到1931年间,创办了20多种报刊,有中共闽西特委的《闽西红旗》、闽西苏维埃政府的《红报》、共青团闽西特委的《闽西青年》和闽西列宁师范的《晨光》等。这些报刊围绕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任务、目标开展宣传工作,并根据各机关性质把报刊办成自己的特色。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苏区的新闻报刊事业进入了一大发展阶段。据1934年1月,毛泽东起草了“二苏大”报告,报告中统计,在中央苏区时期创办了各类大小报纸共34种,其中《红色中华》《青年实话》《斗争》《红星报》等报刊的发行量至少是10000份,最多的达40000多份。这些苏区报刊以报道地方消息为主,也报道各地红军的战斗捷报,传达中央苏区要闻,深受苏区工农群众喜爱。

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由最初的理论探索、革命实践而逐步走向成熟的,是宣传体系逐渐完善的历史时期。如今我们正处在多元化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更为复杂,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文化工作的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做出新的贡献。

注 释:

①闽西苏维埃政府布告(第17号),1930年6月20日。

②陈毅.关于红军的宣传工作(节录),1929年9月1日。

③闽西苏维埃政府各部办事细则,1930年5月16日。

④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1930年8月2日。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给闽西特委、四军前委的信——关于闽西党的工作任务(1929年10月6日)[M]//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二辑.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1982.

[2]中共福建省委给闽西巡视员及闽西特委的指示——闽西政治分析与今后工作任务(1929年11月10日)[M]//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二辑.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1982.

作者简介:栾振芳(1974—),女,山东烟台人,文博馆员,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展陈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闽西革命史、博物馆展陈。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宣传工作中央苏区
“点石成金”——中央苏区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及其应对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田企业工会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分析
立足岗位 改善“三风
新时期党委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对策
试论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
高校宣传工作的现状与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