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卷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新认识与设计方法研究

2020-12-07黄小敏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

摘要:问卷调查中敏感性问题及其设计方法,对于提高问卷调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理性认识问卷调查中的敏感性问题,并分类、创新设计方法提高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准确性:(一)通过互联网调查有效应对敏感性问题;(二)通过文字阐述降低被调查者的敏感心理影响;(三)通过模糊处理降低问题的敏感度;(四)通过问题设计弱化问题的敏感性;(五)通过改进调查方法弱化问题的敏感性;(六)通过转移提问降低问题的敏感性;(七)通过情景假定降低问题的敏感性。

关键词:问卷设计;敏感性问题;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061-03

问卷调查是进行社会和市场调查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中,遇到一些敏感性问题(如疾病预防、书籍阅读、安全带的使用、交通违规、非法用药、吸烟饮酒等等)公众会存在不真实、敷衍性回答的可能,导致调查结果失去真实性。如何认识问卷调查中的敏感性问题?如何合理设计敏感性问题并改进调查方法?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提高问卷调查质量和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问卷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新认识

(一)理性认识问卷调查中的敏感性问题

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被调查者回答可能感到难堪或威胁的一类问题。如果问句中涉及敏感性问题,一般难以获得真实回答。对于敏感性问题,被调查者是不愿意或不敢给出真实回答的。因此,要理性认识和应对问卷调查中的敏感性问题。首先,敏感性问题使用一般问卷调查方法无法有效获取所需数据资料,研究敏感性问题关键不是避开、略过问题,而是通过合理设计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放下防备心态,提高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保证问卷设计与调查的质量。其次,问卷设计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所设计的问卷必须符合研究目的的要求,认真分析调查现象的特点与规律,明确调查项目,根据目的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游离于调查主题,必须为调查主题服务。因此,设计问卷时就要坚持调查主题的中心地位,客观看待敏感性问题,不刻意回避敏感性问题,合理设计敏感性问题,为调查主题服务和收集所需资料。

(二)分类设计提高敏感性问题的调查质量

问卷的设计与研究经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问题,因为涉及到被调查者的隐私,稍微不注意就会遭受拒绝或者得不到真实的回答,难以收集精准的数据,影响调查质量。首先,应该看到一个问题是否存在敏感,受到很多背景因素的影响。敏感性问题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划分的范围和尺度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在问卷设计与研究过程中,要调查清楚什么问题对于被调查者而言是敏感的、避开回答的。其次,从不同层面的领域入手,着重针对的敏感性问题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敏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个人隐私敏感性问题;社会敏感性问题;文化敏感性问题,违背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问题,违背内容涉及知识、艺术、道德、习俗等。调查者在设计问卷时必须了解清楚该怎样设计才能最大限度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针对敏感性问题不同的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使被调查者抛开顾虑如实作答。

(三)创新设计方法处理敏感性问题

首先,要解决由于调查内容具有敏感性而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获得尽可能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就需要对敏感性问题进行“去敏感化”操作。由于敏感性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设计问题时,应在提问方式、设计方法、语气用词等方面进行注意。使用合适的措辞、委婉的调查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的敏感性。其次,敏感性问题可以置于问卷的后面。敏感性问题往往是被调查者不愿回答的,应该放在所属模块的后面位置。因为这类问题容易遭到被调查者的拒答,从而影响后续问题的回答。如果将此类问题置于后面,即使这些问题被拒答,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仍然具有利用价值。另外,一般的调查问题采用直接提问法即可,将调查意图与所要调查的内容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被调查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所要调查的真实意图与内容。敏感性问题往往具有隐私性、恐惧性、难堪性,如果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被调查者往往不愿意给出真实的回答。因此,针对敏感性问题可以采用间接提问法,将调查的真实意图与所要调查的内容采用隐含性文字或图表表述出来,被调查者并不清楚所要调查的真实意图,在此情形下,被调查者更可能就调查的问题给予真实的回答。

二、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与调查方法

(一)通过互联网调查有效应对敏感性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问卷调查方式也演变出了更多样化的调查方式,采用互联网不记名调查方法是应对敏感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被调查者在作答时并没有任何人在场,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这有利于提高调查的真实性。这种问卷调查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利于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对于敏感性问题,容易取得满意真实的答案。通过互联网展开调查的内容可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如:是否酒后驾驶,是否合法纳税,是否考试作弊等等。

互联网调查问卷的创建有两种方式。一是网下自建调查问卷文本,预先设计好用于网上调查的问卷文本,在问卷经过预调查以及信度与效度检验后,对于符合質量要求的问卷在网上发布进行调查。二是网上创建调查问卷,通过网上调查平台中的问卷设计功能来实现问卷的设计与调查,例如问卷星、访问专家等平台。研究者在上网设计问卷之前,首先要将调查问卷的底稿设计出来,在经过质量评估合格后,再上网制作适合于网上调查的电子化问卷。

(二)通过文字阐述降低被调查者的敏感心理影响

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承诺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会恪守职业道德,对每位被调查者所提供的信息都将予以严格保密,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被调查者自我防备心理。例如,在问卷开头写一段功能性文字,使被调查者在作答前消除顾虑,或在问卷引言中表明严格保障被调查者的隐私秘密。例如,“为获取真实数据,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绝不会用作商业用途获取利益。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谢谢!”

又例如,在对“大学生考试诚信调查”的问卷设计中,为了避免被调查者因问题过于隐私而产生抵触心理,可以在问卷开头进行说明:“您好!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本调查问卷。此问卷旨在对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仅供研究当前大学生考试的诚信现状与问题之用,您的回答将严格保密,不作他用,请您放心填写,谢谢!”此种方法简单、直接,可以减低被调查者的顾虑与担忧,有利于拉近问卷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距离。但该方法在实践中还需要配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三)通过模糊处理降低问题的敏感程度

被调查者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会有防备心理,往往就会进行不真实的作答。如果能够让被调查者“我的隐私被窥探,我的利益会不会受损”这种心理弱化,减弱被调查者的自我保护心理,让敏感性问题模糊化,就能让被调查者的回答更为真实。对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模糊处理的办法,就是配以和提问有一定关联度且能分散敏感问题关注度的问题。

例如,家长给老师送礼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也一直是严厉禁止的。因而当调查“您是否给孩子的任课老师送过礼物?”家长可能就会警惕起来,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敏感问题。如果在问题前配以一段关于教师收入水平的调查,以及告诉被调查者现在有“送”和“不送”两种观点。那么当被调查者看到关于教师收入水平调查和当前已有观点时,心理警惕就会松懈,认为这只是一个单纯的收集意见调查。被调查者自我保护的心理减弱,问题的敏感程度也就随之降低了。

另外,可以对敏感性问题设计出一些模糊选项,降低被调查者的防备意识,削弱问题的敏感程度,以便被调查者做出真实回答。例如,对于女人,特别是年龄稍微大点的未婚女性而言,年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许多人都不愿意做出具体回答。此时,可以在问卷中这样设计:您的年龄属于下列中的哪一项?30岁以下;31至40岁;41至50岁;51至60岁,60岁以上。这样,设计出具有区间的选项,被调查者就不会太过于敏感,从而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回答。

(四)通过问题设计弱化问题的敏感性

第一,使用开放式问题。对于敏感性行为问题,采用封闭式问题很可能导致信息丢失。封闭式问题一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回答选项,极端的回答一般位于选项的最前面或最后面。而被调查者一般会倾向于选择排序居中的答案,而避免选择两端的答案,从而导致对于敏感性问题的误报。开放式问题没有最高或最低的预设值,这有利于更准确地调查敏感性行为。

第二,嵌入问题。问题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问卷的背景和问题出现时的语境。例如,将饮酒问题作为一系列有关消费支出、消遣活动或生活方式的问题当中的一项,关于酗酒这类问题的敏感性可能会降低。在询问过烈酒饮用行为后,啤酒饮用行为的问题就显得不太敏感。

第三,降低问题的敏感性。在“人人都这样”的提问前先将询问的行为归结为常见行为,可以降低问题的敏感性。例如:“在这个国家中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是啤酒。”利用某种权威也可降低被调查者的敏感性。例如,“现在很多医生都认为适量饮用烈性酒有减少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喝过烈性酒吗?”

(五)通过改进调查方法弱化问题的敏感性

第一,采用自填方法。把问题设计成自填式是广泛使用的减少问题敏感性的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既能降低社会赞同类行为调查结果高估的偏差,也能降低社会反对类行为调查结果低估的偏差。自填式问卷作用的关键在于被调查者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匿名保证的信任度。

第二,使用日记法和追踪调查。日记法和追踪调查可以提供重复的书面记录,降低被调查者对问题的敏感程度。重复发生的事件的敏感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进而人们对其习以为常。被调查者会逐渐增加对收集数据的人员的信任,在两到三次的日记记录和访谈之后,这种信任感和对问题的敏感性感受会很快趋于稳定。日记法可以把敏感性较高的问题嵌入一般性的问题中。例如,在日记中报告医药支出的被调查者比一次性截面调查的被调查者在避孕产品消费支出中的回答误差更小。

第三,选择合适的时间范围。对于社会反对类行为,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敏感性低于当前的行为。因此,先询问“您是否曾经醉酒驾车,即使只有一次?”然后询问发生在过去某个确切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对社会赞同类行为则相反,被调查者对承认从未做过某些社会赞同类行为很敏感。因此,问发生在过去某个确切时间段内的行为“请回想一下您最近一年内是否有慈善捐赠?”比询问是否做过社会赞同的行为“您做过慈善捐款吗?”要好很多。

(六)通过转移提问降低问题的敏感性

转移提问是指由他人直接回答问题,然后再请被调查者对他人的回答做出评价。把本应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答的问题,转移到由被调查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例如:“您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试作弊是否普遍?”采用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降低问题的敏感性和减轻对被调查者的威胁性。在家庭产品测试中,需要征询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意见,由于产品是免费试用的,用户往往不好意思对产品给予差评,可能会做出比较中性的评价。此时,若运用转移法提问,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对于您试用的这款产品,有的用户认为使用方便,有的用户认为使用不方便,您同意哪种看法?A.同意第一种看法;B.同意第二种看法”。

在“大学生诚信考试调查”中提问“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您知道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吗?”这样提问就会将“你考试是否做过弊?您为什么要考试作弊?”这种带有隐私且质问语气的提问转换为一种较为柔和的提问。“现在大学生作弊现象多见,以您所见,您觉得为什么会有作弊这种情况产生呢?”如果被调查者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就会以真实心理回答没有诚信考试的理由;如果被调查者没有过考试作弊行为,也会联想身边的一些考试作弊情况来回答。

(七)通过情景假定降低问题的敏感性

设计一个情景,让被调查者设身处地地表露自己的看法或意向。例如:“假定……的话,您会选择……吗?”,这种方法设计一个与调查内容相关的情景,而且调查的意图往往隐藏在问题本身之中,被调查者不易察觉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利于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例如,“某女工在企业实行的优化组合中失去了工作。你能猜猜是什么原因使她失去了工作吗?A.人际关系不好;B.工作不努力;C.技术水平不高;D.身体不好,经常请假;E.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只因她是女性。”

将被调查者置于某种情景之中,容易使被调查者将该情景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且不知不觉地根据自己的真实看法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做出选择,其所选择的答案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在企业的优化组合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她们往往会按照社会共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回答问题,选择的答案可能是不存在性别歧视,而其内心深处往往不这么认为。情景假定的好处就是可以将问题设定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请被调查者作答,也可以给被调查者“这一切都是假设”的感觉,当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时,被调查者也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性问题,作答时会遵从心理上的想法,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徐映梅.市场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简明,金勇进,蒋妍.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简明,金勇进,蒋妍,等.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金勇进,杜子芳,蒋妍.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丁亞军.统计分析——从小数据到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黄小敏(1976—),男,汉族,广东韶关人,硕士,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调查理论与实务、经济统计学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统计调查理论与实务》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7]85号)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