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策略研究

2020-12-07朱斌

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策略研究

朱斌

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呼声的积极回应。《今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Today)在这样的语境下应运而生,着实推动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成为中国之声国际传播的重要“扩音器”。鉴于此,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四个方面探讨刊物成功运作的策略,以期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今日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 策略研究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声音,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学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2010年,《今日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小组全额资助,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联合创办,刊发当代中国文学最优秀的译文、最犀利的评论文章,以及各类图书出版和会议信息,旨在强化中国文学当代性体现,推动中国文学域外传播。该期刊为半年刊,截至2019年9月共出版了16期,其中2013年两期合为1期,2015年出版了1期。期刊创办的历史虽不算长,但平均每期30多篇的精选文章,反映了中国文学最新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立体、真实、丰富的中国文学景观,对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增强文化话语权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笔者通过对《今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审视刊物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四个方面的运作特点和经验,以期对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传播主体:中西合作,权威、专业

传播主体是传播行为的发起者和执行者,是传播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就提出“传播者的信誉、对听众情感的诉求和了解听众的必要”是说服的三个主要手段。在他看来,要获取听众的初步信任,讲演者的品格最重要,应是“值得信赖”的主体。换言之,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和“自己人效应”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今日中国文学》是中西传播主体成功合作的典范。它是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两个主体展开分工合作,在美国出版发行。编辑队伍由中方编辑、西方编辑、稿件审定者共同组成,高度专业化。中国编委轮流负责约稿,并负责与国外编辑沟通,而国外编辑主要负责与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约稿。稿件的审定者由中方人士把控,有效地保证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方向的正确性。一方面,借助国际文学领域权威专家的影响力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增强其宣传效果,如邀请了世界知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担任荣誉主编,《今日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杂志社社长戴维斯(RC Davis)担任社长,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江山(Jonathon Stalling)教授(2015年后变更为俄克拉荷马大学副教授朱萍)担任美方执行副主编。另一方面,期刊稿源上注重国际性和包容性。从期刊的供稿者的国别来看,2010年开始创办的头几期,外国人大概占了一半,而到了2014年外国人的供稿数量明显上升,稿源的世界性得到进一步凸显。2019年第1期的27篇文章中,国外稿源(包括论文和译作)更是达到了25篇。

二、传播内容:立足前沿,全景呈现

传播主体的威望和地位可以转换为对传播内容的信任,起到临时聚光的效应,但能否取得持续的关注和信任则还得看传播内容本身的“魅力”。因此,科学合理择取传播内容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国家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渴望了解当下的中国,《今日中国文学》的内容聚焦于中国的当代文学,精选作品,为世界提供了管窥中国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今日中国文学》常设编者语(Editors Note)、特色作家(Featured Author)、特色学者(Featured Scholar)、书评(Book Reviews)和文学资讯(Pacific Bridge)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不同主题的栏目。期刊紧扣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注重传播内容的“新”和“全”,吸引了海内外大批读者的关注。

“新”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紧跟文学发展的前沿,及时将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作家推介给西方读者,如莫言、毕飞宇、格非、贾平凹、余秀华、艾伟、韩松等,并刊登罗鹏、奚密和顾彬等知名汉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

“全”是指在推介中国文学时力求做到全面,体现一个“大中国文学的概念”。从内容来看,既涵盖像诗歌这样的严肃文学,也包括了像网络文学、科幻文学这样的通俗文学,可谓“雅俗共赏”。从区域来讲,不仅包括中国大陆文学,也包括中国台湾文学和中国香港文学。同时,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也得到及时推介,如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Burao Yilu )、哈尼族诗人莫独(Mo Du)、彝族诗人阿库乌雾(Aku Wuwu)和吉狄马加(Jidi Majia)等。

另外,《今日中国文学》还有一些特色栏目受到读者的欢迎。如“书评”,这是期刊一直坚持设置的栏目,主要评论中国最新出版的文学作品或翻译作品,为国外汉学家和版权代理人提供了重要的选题指南。例如,2019年第1期评论了中西方学者2018年出版的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专著:一是宋明炜(Mingwei Song)和胡志德(Theodore Huters)编撰的《巨人转世:二十一世纪中国科幻小说选集》(The Reincarnated Giant: An Anthology of Twenty-First-Centu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二是孫红梅(Hongmei Sun)撰写的《猴子变形记:中国史诗的改编和再现》(Transforming Monkey: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a Chinese Epic)。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