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
2020-12-07蔡小鹂
蔡小鹂
[摘要]神话形象可以彰显儿童的原初精神,神话叙事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神话精神能够提升儿童的道德素养,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但当前神话教学存在低效、零散的问题。要重视起神话文本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表达力;进行游戏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开展主题教学,提升学生思辨力,从而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神话类文本;神话教学;教学策略;小学
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有人认为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荒唐无稽,不可确信。袁珂则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的阶级社会一一乃至近代和现代也有神话。神话在人们生活中不可以缺少,具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特质,对于培养学生自由、民主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本文就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与实现途径做些简单探讨。
一、神话文本的特质
1.浪漫幻想的神话形象
人类在神话的人物塑造和情节上,总是倾向于将万事万物幻化为有灵智、有灵力、可交流的拟人化或动物化的形象。例如,我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认为太阳是一种叫作“金乌”的鸟。除了太阳,还有雷鸣电闪是由“雷公电母”带来的,专掌雨水的叫作“龙王”,负责姻缘事宜的是“月老”,天上有七十二星官,地上有山神、土地爷……神话中这些数不胜数的浪漫形象,给人带来无限诗意和遐想。
2.简洁诗意的神话叙事
神话故事主要优势在于其简洁又诗意的叙事语言。先民在对未知的自然事物进行描述时,多采取“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考方式,倾向于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奇妙的组合,再通过简短而又诗意的描绘,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认知。《山海经》作为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里面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例如《山海经·西山经》中对西王母是这样描写的:“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短短几句就将西王母的居所、形貌、职责交代得明明白白。
3.创新自由的神话精神
神话里超经验的故事情节,在长时间大跨度的背景下,承载着早期人们灵魂深处的情感。不畏强暴的普罗米修斯、善良美好的文成公主、充满正义的花果山美猴王,他们都在苦难中选择了勇敢和担当,成为人们精神洗礼的引导者。2019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断刷新着各项票房纪录,创作者跳出关于英雄成长的陈旧主题,塑造了为反抗命运的安排,打破成见,勇敢做自己的哪吒形象。就像片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将神话故事承载的创新精神植入人心。
二、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
儿童具有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神话给予儿童梦想的天空,给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正因为神话与儿童的天性相契合并相互彰显,故从儿童文化发展视角来看,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1.神话形象彰显儿童的原初精神
何谓儿童的原初精神?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儿童处于思维、逻辑发展不完善阶段。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存在泛灵论的思维。显然,把“闪电”这一现象解释为一个手持大锤的大伯带来的,这种具体的形象有利于儿童认知社会。从个性形成角度来看,儿童尚未踏入社会,毫无约束的社会身份给予了其思维极大的自由性。
2.神话叙事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记叙性散文,这种神话叙事具有鲜明的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学习。语言的学习并不能死记硬背,“获得语言完全是—种下意识的过程”,这种“下意识”习得需要借助的是情景浸入、文化浸染和情绪共情。部编教材中的神话叙事中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鲜活的语言,包含了对仗、排比、夸张等丰富的语言形式,可以快速地将孩子带入奇幻的神话世界。在这种浸入、浸染和共情下,学生将内心的无限遐想转化为精准生动的语言,进而产生输出的冲动。
3.神话精神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
有学者研究指出:“神话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以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努力的力量;它不是理性解释或艺术想象,而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的实用宪章。”神话传说的创造方法虽然是浪漫主义的,而其根源仍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必然包含着一些公共的道德准则和简单的道德规范。例如盘古“垂死化生万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一种为民为公的无私精神;女娲制作笙簧,黄帝制作衣裳,燧人钻木取火,伯益发明陷阱,代表着对智慧与劳动的歌颂;沉香拜师劈山救母,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反映的是对人世间真情的珍惜。他们勇敢、开创的精神契合了儿童好奇的探究心理,丰富着儿童的精神想象,与儿童的审美情趣相融合,强烈地震撼着儿童的心灵,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素养。
三、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路径
“神话文本,以‘神为核心特质,为‘话的习得、发展奠定了兴趣基础和实践基础,也提供了思维支架和言说语境。”神话文本的教学,要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内容与形式,基于神话的特质本体价值探寻其独特的教学路径。
1.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表达力
神话类文本不同于诗歌的华丽辞藻、童话的妙趣横生,也不同于文言文的简练深邃,神话朴实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诗意。教学要聚焦神话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品味神话语言的言外之意,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表达力。
例如教学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学生边打节奏边朗读,体会句子字数相等、意思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欣赏神话语言的音韵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比较:“缓缓”和“慢慢”是表达相同意思的不同叠词,突显了时间的漫长,加深了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这样的教学,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和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产生互动和关联,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
2.游戏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
神话故事具有曲折离奇、大胆有趣的故事情节。神奇的人物、力量和器物,在具体的情节中焕发光彩,让天生爱幻想的孩子心驰神往。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应当顺页应童心,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启神奇的游历,获取切身体验。
例如教学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相遇、相知、相爱,最后只能相望的过程,做好情节和情感的铺垫,继而引导学生完成穿越改编小游戏:如果你的意识穿越到“老牛”身上,你将怎么引导牛郎织女逃脱王母娘娘的惩罚?学生们纷纷通过情景故事的方式进行续写演绎:有学生表演老牛闭关修炼仙术,得道成仙后向玉帝求情;有学生演绎老牛通过现代知识,炼制炸药与王母娘娘斗争。游戏化的小剧场让神话故事更跌宕起伏,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主題教学,提升学生思辨力
部编教材中的神话故事里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散发着责任、担当的英雄气质。但目前神话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教材中的神话故事有限,学生无法在这有限的几篇神话故事中获得英雄人物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也就无法对英雄人物或重要事件有整体全面的把握。片面的人物形象和只言碎语的情景介绍,阻碍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浸入和共情。
鉴于此,教师在进行神话故事教学时,可采用项目式的主题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神话为主题开展项目式的教学,作用有二:一是能够克服目前教材中神话故事零碎、不系统的问题;二是能够通过主题式的教学扩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不仅了解神话故事,而且思考神话故事代表的隐喻和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力。以神话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式教学,既可从纵向的事件发展顺序着手,例如学习天庭的兴衰史,研究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内心世界,也可从横向的对比分析入手,如佛教、道教人物形象的差异分析,龙在古今中外的形象对比。通过这样横向和纵向的主题式学习,学生在他们最喜爱的神话世界里遨游得更酣畅,从而提升了思辨力。
总之,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开展神话文本教学要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深度挖掘其教育意义,带领学生在“神”乎其神的故事中“话”尽人间至理,尽情徜徉于神话的殿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