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07李刚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新形势大学生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发展和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当前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

这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要素的转变,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让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人才供应平衡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横亘在社会发展的一道壁垒。要想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就需要直面思考并积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问题一直存在于我国整个发展历程当中,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能够直接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权益,我国也出台了不少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在不同时期都努力帮助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也仍是我国重点工作之一,2017年我国就出台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技能人才与专业人才振兴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等专项内容,持续帮助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这些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城镇就业人数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然存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当中存在着就业竞争大和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大学生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发严重。

据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不断地增长,仅2019年就约有834万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相较于往年增长了13万元,增长率达到3.3%,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由于就业环境愈发地恶劣,不少学生已经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创业等其他形式来缓解就业压力。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毕业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是,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形势仍然相较以往更加严峻。

麦可思研究院所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中2018年数据显示,2017届大学本科毕业生91.9%,相较于5年前的2014届毕业生(92.6%)来说有着明显的降低趋势,而对比高职高专数据来说,2017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2.1%)相较于2015届(91.2%)与2014届(91.5%)分别高出了0.9%与0.6%。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在社会当中就业率整体水平较为稳定,高职类院校就业率超过本科。

从就业薪资来看,根据2015年至2017年大学生毕业月收入情况来看,2017年(4 774元)相较于2016年(4 376元)来说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增长了9.1%。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整体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用人需求的减少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平缓,不少企业、行业、市场的扩张规模也在逐渐放缓。加上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的阶段,不少行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少岗位高科技技术水平含量不断提升,不少传统手工行业被机器与人工智能所取代,社会用人需求也进一步地减小。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岗位当中,在用人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下降,一些传统食品行业,纺织行业开始大量地引入机器设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代替了传统手工作业,在用人方面,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也让整个就业市场进一步地缩小。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也让不少行业在勞动力结构方面更加地稳定。据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2017年,在生产硬件、建材、电子等方面的用人需求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我国一线城市在2018年用人需求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些都表明着我国的用人需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弱,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更多负增长的情况。用人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要求提升。这也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应届毕业生更难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在招生时所设置的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也就导致了就业岗位与高校设置的专业存在脱节的情况。由于高校连年不断地扩招,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受到了负面影响,进而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中的信誉度也产生了干扰。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不少岗位正被社会其他职位所分流,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对就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人才选用上,更倾向于拥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不是选择高校的毕业生。同时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市场中学历歧视的情况,不少用人单位对岗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饱受歧视。这些问题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走入的误区“重学术、轻实践”的学习氛围与社会氛围急切需要得到改变,高校也应该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以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能够将自身所学与岗位需求进行充分的融合,减少企业在培训,在训练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这样也就让更多的用人单位能够接受没有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上岗就业。

(三)人才流向失衡

我国每年来都会出台很多大学生走向基层的相关政策,但直到现在为止,大学毕业生能够真正地走到基层工作的人数还有着较大的欠缺。这不仅反映了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上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鼓励大学生走上基层的政策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少大学生由于基层单位没有各种福利以及薪资待遇低等情况,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其他岗位,而非是基层单位就业,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不少地区也由于没有人才参与建设,也直接导致了当地经济建设水平落后进而更没有办法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不少地区的经济建设逐渐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反观一些一二线的大城市,不少大学毕业生一毕业都扎堆前往这些地区寻求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发生。基层无人问津,一二线城市爆满的天壤之别,也进一步地反映出我国人才流向的失衡。

(四)错误的自我定位

除了用人单位与就业政策方面的问题以外,不少大学生自身在就业观念,就业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首先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就较为模糊,容易与就业市场行情产生一定的偏差。不少大学生在自身就业能力预期水平存在着错误估计的情况,眼高手低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屡见不鲜。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接受基层岗位与小城市的工作,另一方面过分地追求事业单位与国企等岗位,对自身的能力与对企业的态度都有着认识上的偏差。其次,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方面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技巧和渠道,不少学生在求职时往往都求职无果、求职无路,哪怕是找到了可以面试的公司,但也会由于在面试时个人的不佳表现在与其他人的竞争当中落败。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面对求职过于心切,甚至使用了一些弄虚作假、篡改简历等行为,这也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当中屡试屡败。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方向,一方面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地选择就业岗位,浏览所需要的内容信息,利用就业网站、公众号、就业应用等多种就业移动服务,能够让大学生对就业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实现移动就业线上就业的技术服务。不少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开发出就业APP,将就业岗位信息进行了全透明的公开,同时为就业生与面试官能够进行信息、语音、视频的交流,让大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地实现就业。

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也能够让大学生在就业的精准度上得到提升,现阶段有的不少的高校利用互联网平台上企业推送毕业生简历、举办线上招聘会与线上面试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也能够精准地将信息推送给相关企业,能够直接地提升就业的服务效率与有效性。

(二)鼓励大学生以创新为驱动就业

新形势下就业驱动力也出现了转变,现在市场当中逐渐以技术驱动型就业和创新带动就业,取代了原有的劳动力驱动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拓宽了就业的空间,能够对各行各业进行积极的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就业岗位。同时这些就业岗位也象征了行业高新技术水平的发展,有了大学生青年的加入更能够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优质人才的预备队伍,相较于其他就业群体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竞争力。大学生群体一般拥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活跃的思维、良好的创新能力等特点,这些在现阶段以创新驱动力为引导的就业岗位中,大部分岗位与高校毕业生都较为契合,也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展现出差异性和竞争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地拓宽就业的选择空间,让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岗位失衡的情况得到缓解。

(三)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所导致的,一方面大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的象牙塔当中,时刻被家长和老师所保护着,在初次面对工作选择和社会时,容易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这就需要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之前,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进一步正确地引导毕业生的择业观、职业观、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展一些相关的就业活动和培训,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就业帮助。同时高校还需要对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进行调研,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出现,通过更好更全面的就业服务来帮助毕业生能够更快速地与岗位进行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进而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四、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是一个结构性复杂的矛盾,所涉及的原因也较为广泛,因此也就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最终实现人才合理的配置,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广飞.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探讨[J]. 时代报告,2018(22):220.

[2] 黄成良. 新形式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投资与创业, 2018(3):200-202.

[3] 高淼.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思考[J]. 今日财富,2019(3):185-185.

[4] 张毓洲.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8(18):160-161.

作者简介:李刚(1991.0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新形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