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元制”的畜牧行业人才培养探析(续1)
2020-12-07阮国荣韩云珍洪渊钟佳莲郑青
阮国荣 韩云珍 洪渊 钟佳莲 郑青
摘 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但不同行业由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同,人才培养与需求也各具特色。本文针对新时期畜牧行业转型升级快、防疫要求严、人才总体缺口大但单点企业用人少等特点,分析了畜牧行业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的五大优势与三个困惑,并从企业、学校及政府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二元制;畜牧行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7-0083-03
3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困惑
随着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人才能力需求出现明显转变,学校常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愈发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而实施校企联办的“二元制”培养模式,则可针对性地做到“按需培养”,具有明显优势:
3.1 企业主导制定培养方案
虽然原来的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也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但各家企业要求不同,加上培养学生面向行业大众,企业既不强求,学校也难全盘采纳,为此培养方案只能博采众长,既缺乏针对性,也具有选择性——学校往往根据自身师资结构和能力选择性地接受企业要求的课程。而“二元制”培养模式由于学生均来自合作企业,在培养方案制定上,采取专业实践技能由企业主导以及专业理论和公共基础由学校支撑的方式,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素质提升的要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企业主动选派技术骨干承担课程教学
原来的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师互聘过程中,企业往往根据工作特点有条件地安排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但多为短暂讲座形式,难以承担整门课程的完整教学。由于“二元制”学生是企业员工,企业作为其人才储备和培养的主要责任方,在岗位技能培养和新技术传授上,企业不但主动安排业务骨干承担教学任务,还发挥其业务广泛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并邀请外单位的行业相关专家进校授课和讲座,真正把学生培养当作企业自身工作的一部分,参与培养全过程,对学生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3.3 破解招工招生难题
“二元制”学生面向企业员工招生,一方面拓展企业技术人才来源,打破企业人才鸿沟。在“二元制”的施行中,首先,企业在面向高中和中职毕业生招工时能够承诺员工仍有学历提升并获取大专文凭的机会,以此来提高企业招工的吸引力,缓解招工难问题;其次,通过“二元制”学习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素质,使企业员工由单纯劳力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学校畜牧兽医类生源面,缓解学校招生难题。
3.4 解决教学实训困难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畜禽生产技术课程时,按课程标准往往需要到畜禽生产场进行现场教学实训。但是,许多学校苦于没有自己的猪、牛、羊、鸡和鸭等种畜禽的养殖教学试验场,常规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实训环节均要前往校外合作基地,然而限于畜牧养殖防疫的制约,企业往往难以接受整班学生进入生产区,多数课程生产实训只能到企业管理区观看视频、听企业技术人员讲解,难以深入岗位一线进校操作实践。即使毕业顶岗实习可以进场操作,也仅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意愿,每人只限在某一畜种养殖企业实训,无法在多畜种场间轮岗体验。
由于“二元制”学生是企业本身员工,在职提升都是定向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及设置课程体系时均有针对性的安排,无需多畜种实习实训;在本企业内部,虽然多数学生仅具有某一岗位生产操作经验,但如果需要多岗位实训,企业也能主动安排,因此有效解决了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足的困难。
3.5 学生求知欲强,教学效果好
由于“二元制”学生多为高考落榜者或中职毕业后就业的员工,能被企业选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往往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学习态度明显更好;相比于全日制招考入校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茫然,“二元制”学生已在企业入职,不但具有较强的行业认同感,而且具有生产一线经历,清楚自己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往往带着问题来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诚然,“二元制”培养模式纵有诸多优点,但鑒于畜牧养殖行业固有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二元制”培养模式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单点企业难成班。近年来,虽然畜牧行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养殖企业的生产工人相对数量逐渐减少;即使规模宏大的上市公司,鉴于防疫安全也将生产场区分成不同地点。总体而言,企业单点场区用人数量不多,实施“二元制”合作,单点企业难以成班。而采取多企业或多点场区合作统一办班,受防疫限制,企业现场教学也必须分散进行,进而合作企业师傅带徒弟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都难统一。
二是集中学习时间难保障。企业员工参加学历教育虽然热情高,但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人一岗的在岗工人,每次脱产集中学习在时间上既难统一,也难保障。而采取派出教师到企业现场教学,学生所在企业分散,难以集中授课,致使教学工作难组织。
三是育人政策不配套,难落地。“二元制”模式虽好,但企业的认知度认同感还不广不深。首先企业承担人才培育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完善,缺乏对人才培育的责任感和利益驱动;其次,部分企业对“二元制”模式不了解和不理解,甚至缺乏战略眼光,参与人才共育内动力不足,在职业教育合作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8]。这种现象不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变,将会导致“二元制”模式陷入早期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状态,终究难以为继。
4 建议
4.1 企业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保障学生学习时间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二元制”培养模式改革3年来,第1期由于学生是一家企业招收的新员工,在企业还只是学徒跟岗期,教学比较好组织。第2期和第3期则是与多家企业合作组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企业在岗老员工,每人独自承担一份工作任务。因此,在组织集中学习时,既有不同企业间的生产时段差异,还有不同岗位间的任务忙闲时差。特别是大部企业实行岗位业绩考核,别人代岗又造成其业绩难考核,因此难以长时间脱产到学校学习。对于这种情况,学校组织集中学习时只能分期分批的碎片化开展,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即使如此,仍还有学生不得不阶段性地请假自学,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此,建议合作企业在安排员工参加“二元制”学习时补充顶岗人员,或相应调整上学员工的工作任务,使其能够安心学习。
4.2 学校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开展信息化教学
鉴于在岗员工“二元制”学生的特点,学校拟进行以信息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根据二元制学生的课程体系,对公共基础和专业理论类课程,组织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可供学生线上自由学习的教学资源库。除实验操作类必须到校集中训练的内容外,尽可能让学生在企业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从而减少集中次数,缩短集中时间。
4.3 加大政策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人才共育的氛围
职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是国家生产力、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和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劳动者的技能是企业的财富,更是国家的财富,实现职业教育公益性是国家的责任[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为此,构建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政府各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能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的职教支持政策,而不仅限于教育主管部门;二要确保政策落地,让企业在使用人才的同时,尽到培养人才的职责,并能享有参与人才培育的政策红利,在全社会营造人才共育的氛围。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2019年5月,教育部再次发出《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在招生章节中提出“推进招生招工同步、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三种形式,与2014年的《意见》相比,明确了先招工后招生的方式。但除了招生环节外,畜牧兽医专业要能顺利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要遵循“二元制”的共性要求,也须兼顾畜牧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特点,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为畜牧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以及满足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续完)
参考文献:(9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