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匠精神涵养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

2020-12-07付旭华李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工匠精神民办高校

付旭华 李宇

摘 要:当下民办高校学风存在着学风浮躁、学习纪律不佳、学习动机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突出问题。自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曾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与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寻求完美、敢于创新的内涵,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占据舆论高地;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发掘具备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等等,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学风养成过程。

关键词:工匠精神;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风内涵的释义为: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广义上来看的话,学风是包括全校师生、教职员工在内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和科研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于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氛围、态度、精神、方式,也就是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内全体教师与学生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只有把优良学风作为高校蓬勃发展的地基,才能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异。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主体,许多大学生的学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当下大学生成为栋梁之才的羁绊。

一、工匠精神对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价值

追古溯今,工匠精神在华夏之地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时代的诉求。自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工匠精神便成为了高频词,彰显出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性。如今的中国,正大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康庄大道上。这,需要“大匠”,更需“匠心”。从国家层面来说,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更需要工匠精神。作为人才的输送阵地,高校要挖掘工匠精神对于学风建设的价值,用工匠精神滋养学风的养成。学风包含着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进取、诚信、严谨、创新。良好学风的培养需要的正是这种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寻求卓越与完美的工匠精神。

第一,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在中国古代工匠在日复一日的实践生涯中,他们秉持着实用务实的理念,不断开拓进取。毕昇本是一名普通的印刷工匠,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敏锐地发现了雕版印刷技術中的很多问题,继而研究改良之道。正是毕昇在踏实务实基础上的开拓创新,于是最终创造出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每一位工匠成功的背后,无一例外都靠的是其长期的坚持不懈与兢兢业业的踏实苦干。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人内心浮躁,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大学生需要的正是像这些工匠们一样的十年如一日全心投入的精神。

第二,工匠精神能够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培养严谨认真的学风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诗经·淇奥》中说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琢磨与切磋,这样才能够精益求精,取得收获。正是工匠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在细节上精雕细琢,穷尽心智,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工艺品。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严谨认真的态度与追求极致的学习态度,才能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第三,工匠精神可以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增加对本专业的专注与热爱,树立未来的职业目标。俗语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工匠们身上闪耀着的“干一行,爱一行”,对所手头事情全身心投入的这种伟大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挖掘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促使自身成为领域的精通者。

第四,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民办大学的学费基本都比较昂贵,因此,很多学生家境殷实,加上家长的长期的溺爱,大多都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在择业的时候普遍倾向于选择安逸轻松的工作。毕业之后,都不愿意走到基层,更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岗位。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青年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工匠精神本身就蕴含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到“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复兴奉献力量,创造价值。工匠精神融入学风建设,能够帮助民办高校学生使得大学生改变思想,激励大学生能够走到生产一线,走下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

二、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公办院校比起来,因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风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风浮躁

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整个社会在飞速的向前发展,当下的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人达不到自身想要追求的境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学风不可避免地也浮躁了起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享乐主义的冲击使很多学生追求眼前的享受,不屑于踏实苦干。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在校内静下心来完成学习任务;网红经济的猛烈发展、读书无用论等等,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无法给予自己光明的前程,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二)学习纪律不佳

一所高校学风好坏与否的最直接表现是学生对于学习纪律的遵守情况,学习纪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和学习行为相关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马卡连柯说过:“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入学之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纪律。课堂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分心,学习氛围不浓厚;大学脱离了以往的班主任、父母的监督,学习全靠自身来把控;学业压力也相对减轻,没有坚定的纪律意识,玩乐占据了大学生活的绝大部分;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频繁的旷课,抄袭他人作业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成为常态。

(三)学习动机弱

学习动机学风建设的核心。学习动机能够鼓励行为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启动的学习行为,促使主体的活动迈向已经确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状态。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个体对学习行为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大幅度增加学习效率。

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逐渐成熟,除了学业之外,生活与高中比起来也丰富了很多。在感情生活、兴趣拓展等方面也产生了需求,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不合理削弱了学习动机。

(四)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犹如灯塔一般,有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继而学习才会渐入佳境。民办学校录取分数相对公办而言要低一些,所以生源总体水平比公办差民办。学生入校之后本身就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觉得前途渺茫,甚至放弃努力惶惶终日;一开始树立的学习目标不切合实际,或者过分地功利化,自身自控能力差,学习定位不确切,摇摆不定。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当下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积极进取、渴求卓越、力求完美等精神和品质。因此,必须要注重用工匠精神来引领优良学风的培育。

三、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占据舆论高地

民办高校应充分挖掘各种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借用这些新兴平台来弘扬工匠精神,使得工匠精神如一缕春风,吹进校园,滋养广大师生的精神花园。例如,可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匠人之心》、《大国工匠》等国产高分纪录片;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定期推送大国工匠事迹;举办讲解工匠精神的微课竞赛,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宣传工匠精神。

(二)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孕育优良学风

要深化民办高校学生对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接受,除了要抓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还要牢牢地守住校园文化的重要战略阵地。各种文化形态对于人的理想信念有着渗透性作用,民办高校可以组织校内社团、团学青等学生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例如,开展专题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工艺品创意比赛、开展走廊文化建设等等。在这种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中,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从而孕育优良学风。

(三)以教风带动优良学风养成

常言道:“教学相长”,学风与教风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二者相融相促,共同营造出高校的校风。在高校,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群体,他们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如灯塔一般,能够为学生学风的培养起到带头作用。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勤学善思的教风能够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风状况。所以,教师群体要自觉用工匠精神涵养师德师风,对自身严苛要求,不但要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也要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工匠精神引领师德和教风,带动学风的涵养。

(四)发掘具备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

身邊的人和故事最具有说服力,今年来,民办高校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学生以及校友,挖掘他们身上符合工匠精神的品质,作为典型人物来宣传,形成丰碑力量,感染大学生养成优良学风;带动学生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从生活点滴来培育专注严谨、追求卓越的品行,为学风的良性态势做好铺垫。例如:邀请企业中具备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作为特别教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在实践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五)将工匠精神渗入到民办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中,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创新性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

高校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在各种专业课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地加入工匠精神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案,深入挖掘和充实技术体系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等教育资源。

(六)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孕育工匠精神

“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良好学风的培育不仅仅靠的是理论化的说教,更需要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去落实,这样,才能够将工匠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为心,继而外化于行。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到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在就业上的指导,可以明确民办高校的学生对于未来的信心,从而静下心充满动力地去完成学业。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民办高校要增建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蒋瑾,杨蔚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3):67-71.

[2]赵怡悠.基于工业4.0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3]冉红卫.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思路探析[J].新西部,2017(18):125-126.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工匠精神民办高校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