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探索

2020-12-07苗蕴玉王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全面从严治党

苗蕴玉 王新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很难对入党积极分子产生持久、深远的教育影响。文章对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现状

(一)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对入党积极分子本身和高校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为民服务等党性修养,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最新理论,时刻践行初心使命。对于高校而言,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文件精神,严格标准条件、源头质量和发展程序,坚持思想培养和实践培养紧密结合,需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党的肌体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制短,培养时间受限

高职教育一般为三年,按照规定正式入党培养考察的时间至少为一年,高职的教育类型、特定的培养目标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广决定了學生至少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到企业实习,新生入学后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到实习前仅一年半时间,因此留给党组织对学生培养的时间过短,加之目前的理论培训一般以一学年开班一次的党课教育为主,并且课时偏少,人数较多,这就造成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校内培训冲突,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带来冲击。

(三)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

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导致其思想境界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从而入党积极性不高;就培养人方面而言,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领重视程度不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开展不到位,少数党组织对积极分子关爱不够,使学生对党组织认同感不强,挫伤了积极性;就学生个人而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父母的压力才会申请入党,为了评奖评优或者就业考虑而申请入党,这些被动申请入党的学生表现党性修养不足、思想意识薄弱、入党积极性不高。

(四)学生党支部党员较少,培养人做不到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来看,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机制管理方面,由于学生党员比较少,往往和部分教师在同一个支部,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和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强,为人民服务意识不高,导致学生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显著。

(五)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比较单一

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对学生践行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环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密切联系被培养人的思想动态。当前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主要采取集体党课为主的形式,培养方式多为枯燥的理论填鸭式,依旧是枯燥的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很少与培训学员有比较深层次的沟通和互动。对于“00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而言,他们的世界观和社会经验很有限,如此单一的教育模式将不能引导他们理论与实践结合和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偏差。

入党动机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一个重要尺度。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动机上依然存在不端正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申请入党的过程中,思想汇报与实际不符,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而在涉及学校、集体利益时则毫不关心;有些学生只是为迎合家长需要入党、效仿同学随波逐流入党、为“面子上”好看入党、“名声上”好听入党、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入党;一些学生没有成为党员时思想积极,而在成为党员之后则态度发生变化,入党后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淡薄,出现思想动摇、行动懒惰,甚至中途退出等现象。

(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课时少且考核方式片面

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目前的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往往是短期的,一般以一学年开班一次的党课教育为主,并且课时偏少,人数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课作用的发挥,不能保证党课的质量。学员以参加普通讲座的心态面对党课,无法对学员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目前理论培训一般会用一次考试作为结课的标志,类似每学期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一般为闭卷,考试内容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覆盖面较为广泛,考试题型如选择、判断、简答、问答等,学员只有通过最后的笔试才能证明完成了培训,这样的理论培养形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学员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培训,不能考察其思想认识的真实情况,也缺乏对其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社会实践锻炼偏少

社会实践是入党积极分子普遍反映最受欢迎、教育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活动,学生脱离书本的束缚,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为民解难题,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当中一些历史场景、红色文化等带来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就会受到精神震撼和自我提升。

(四)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党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对象,应该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但部分同学没有很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缺乏责任担当精神,一方面学校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模范带头良好氛围,没有形成树立模范,学习模范的气氛,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时紧时松,上面检查时抓的严,平常工作抓的松,学生精神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要求不够、自制力差,缺乏责任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

三、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法

(一)重视新生人党启蒙教育

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时代赋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做好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首先,要构建系统的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内容。当前大学生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现象严重,要从启蒙教育内容和入学教育相联系,利用“首因效应”及时占领大学新生的思想阵地,了解大学生中国革命历史,共产党的浴血奋战史以及最新的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端正大学新生入党动机,增强新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注重方法创新,借助新媒体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入党启蒙教育给新生思想开启了一扇窗,集中学习之后,还需要日常的教育阶段加以巩固,随着网络时代到来,高校应当搭建平台,做到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融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融,在校园宣传欄、校园广播等基础上,利用“两微一端”和“学习强国”等新媒体,传播和学习思想性与观赏性相契合的优秀党员事迹,新闻、微视频等,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二)规范入党积极分子过程培养,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定期全面系统考核,切实提升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水平

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坚持“入口严把关、培养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的原则,完善细化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遴选、培养和发展过程。

首先,不断规范和严格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培养。组织其认真听党课、提交思想汇报、谈心谈话、参加党内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遵守本校发展党员培养工作的规划,通过多种方式,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根据积极分子的成长阶段和成熟程度,划分为近期重点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对象和一般培养对象,逐步形成梯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相关负责人务必从严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其次,对积极分子加强全面系统考核。一方面,制定完备的入党积极分子学校考核标准,完善培养体系,畅通党员成长渠道,设定考核基本要求,如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期间各门功课考试成绩无挂科,党史、国史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成绩需在良好以上,无校内违规违纪现象,党课学习成绩合格;选择可计算的量化指标,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主题征文等,制定加分标准;同时将老师测评、学生测评引入考核内容,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的系统考核,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是积极分子成长的动力,也是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主动性考核的标准,阶段性考核使得积极分子的成长过程和发展具备条件更加清晰和直接,两者相互结合,确保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有制度、有计划的进行。

(三)充分发挥团总支作用,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育人平台。

第一,高校团总支要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把社会实践成果融入入党积极分子的阶段性考核中,做好优秀团员推荐入党工作;第二,完善支持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的实训基地,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训基地,指导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第三,依托党和国家重大节日、国家公祭日、法定节假日等节点,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积极性、创新性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第四,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广泛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周贞,饶和平.高职高专院校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工作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010):21-22.

[2] 周玲.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207-208.

[3] 葛续华.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机制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7,27(2):43-50.

作者简介:苗蕴玉(1971- ),男,山东莘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