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其所困,快然自足

2020-12-07蒋佳慧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茧房回音标签

蒋佳慧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后浪》中的这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交友的現状。这其中有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的愉悦感,但愉悦的背后也暗含着误入茧房的危机。

诚然,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信息的获取更便捷,个体能够从狭隘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向往的人、事、物。但与此同时,信息的高墙也更加密不透风,将我们困于其中。

的确,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网络用户可以获得大数据带来的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互联网及其依附的软件也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支持。但需要清楚的是,让我们从心所欲的互联网背后,也就是用户之于数据本身,是一个个鲜活、充满多样性的人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用户只是信息逻辑算法中的一个小参数,自己所感动的同声理性只不过是一群被安放在同一标签下的数字代码。标签本身并没有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同好,但它也使我们对自身与他人的认识逐渐标签化。在信息搜索的源头,是我们主动选择自己热爱的,但后来,我们却被同类的信息选中。

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信息茧房阐释的便是这一现象:人们习惯性地被兴趣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囚禁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里,所感动的声音可能只是回音室的一种。标签归类下的用户们在相同的价值观下不断强调自己的观点,最终导致思想的固化。正如《沉思录》中所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而这种固化通常是无意识的,是王羲之口中的那种“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长期的“暂得于己”会导致信息的内卷化,在有限的区域内过度投入,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是无实质性增长。在不断的回音效果中,自我的真实定位会被裹挟进一个没有情感的用户画像之中,真相也会迷失。

可是标签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去发现爱好,追寻感动也没有问题,信息茧房的问题不在于标签为人们提供选择的机会,而在于所有选择的机会都以标签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每一个网络用户,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长期沉溺于茧房而不自知;既要拥抱新变化,成为变化中的受益者,又要敢于走出算法逻辑,有出其所困的勇气,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寻找不同观点中的共同点,而不是局限于“暂得于己”带来的快然自足。

就像《浮士德》中所说:“要每天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面对网络信息,亦是如此。

名师点评

深层思考与理性思辨是本文显著的特色。无论是开篇切题的正反对照式剖析,还是继而展开的由表及里式探析,抑或是巧联妙引的形象分析,无不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理性思考,读后给人以深刻启迪。文章标题化用新颖巧妙,结构行文灵活不拘,例据引证富而不砌,旁征博引衔接自然,尤其说理语言简练中不乏厚度、流畅中不乏深度,颇具杂文风味,体现了作者阅读视野之广、逻辑思维之强、问题分析之透与语言功力之深。(程振理)

猜你喜欢

茧房回音标签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回音叫早
贫穷如我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回音是怎么产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