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奇才”唐道奎:做教书育人的“特殊工匠”

2020-12-07李荔刘昭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四川省辅导员青少年

李荔 刘昭

有特长,有激情,善于学习,他一直坚信只有先做出成绩,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自学化学,亲自实验,辅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连年获奖;他自学通用技术,一不小心成了四川省通用技术课程的专家,推动团队成为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生力军;他自学计算机,精通办公运用和硬件维护;他自学机械制图和视频编辑,指导学生做科普项目获奖无数。

在唐道奎从教的20年里,他2次“以德立身”自愿放弃好机会,而去偏远地方支教,3次转岗,先后在农村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和青少年专门教育机构从事语文、化学实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教学工作。

他始终坚持用工匠精神践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心育人,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他先后获得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大竹县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之星、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国最美科学教师等称号,为四川省大竹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等风来,乘风起,人生实现2次飞跃

1992年7月,唐道奎毕业于四川省大竹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时,他是全县前10名,但他却自愿放弃挑选工作岗位的机会,选择到当时大竹最偏远的双溪学校任教。当时他除了教语文之外,还教过生物、美术、历史。从那时,学习就成了他工作和生活中的惯性。2010年,他又放弃了到成都一所著名中学工作的机会,扎根川东教育。

2010年9月,在没有专业师资的情况下,他又临危受命,担任学校通用技术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在全省突出重围,成为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生力军,使大竹成为四川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一面旗帜。

唐道奎说,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的高中必修课程,它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密不可分。然而,在2010年之前,他最拿手的是化学。他的人生中第1次飞跃就是做化学实验员。

为了做好化学实验,他把初中、高中的化学教材全部自学了一遍,并把课本中涉及的实验都亲自做了一遍。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改进并获得了一些荣誉。上级领导和专家看到他有激情、有特长,又善于钻研,建议他改行当科技辅导员。

在最开始从事科技教育的几年里,唐道奎每年会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且连年获得省市奖励。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学生一起做的电镀实验演示仪,获得了四川省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其实,能获得这一奖项,对于他们地处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常难得。也正是这次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第2次飞跃。

2011年,四川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当时由于师资匮乏,国家允许实验员从事兼职通用技术教学。对于唐道奎来说,这二者之间很吻合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一次四川省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唐道奎的会议发言得到了一些通用技术课程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也让他有幸作为一线教师,进入四川省通用技术课程专家组。

在唐道奎心里,通用技术课程带动、深化了他的一些教学行为,为后期相关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编写四川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配套教材,主持编制《四川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验目录》,成为通用技术校本教材《技术设计与生活》执行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独立撰写了全县科技辅导员培训教材《青少年创新教育基础》。同时,他参与了多项省、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主持的“基于地方特色的通用技术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获得达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多项教学成果在全国学术会上交流,还发表了20余篇相关论文。

逆风飞翔,提升科技教师的岗位自信

唐道奎说,科技教育在发现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通过不同的课程尝试与发现,才能抓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他自己的孩子从小学4年级就跟着他一起做科技制作,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他希望学生也能成为科技教育促进创新能力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受益者。如今,他的孩子已在暨南大学完成生物学业,入职环境监测行业。

这些年来,让唐道奎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课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通过不同的课程或者实践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曾经有一个高三男孩不爱学习、不合群,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老师也不喜欢他。唐道奎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这个孩子拍了一段叫《那年夏天》的视频,拍摄角度很独特,对光影的使用非常好。于是他把这个孩子找来,给了他3天时间让他完成一个命题视频的拍摄。孩子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视频的制作,刚好赶上了四川省那年的校园电视大赛。最终他的作品备受认可,获得大赛成人组金奖。

从此,这个孩子备受鼓舞,回去后开始努力学习,找准了自己的未来。到了大学之后,学校也看重他对光影的感觉,并专门投入了10万元资金为他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再后来,他还回到高中母校,为学校拍了一组宣传片。

唐道奎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015年至今,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全国性奖励55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9项,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3次、县长奖6次。

“拿到手的奖励,让很多人开始慢慢接受科技教师的存在,科技教师自身也提升了岗位自信。”唐道奎说,其实科技辅导员的工作量很大,有时候一个作品,需要连续熬夜探究。比如做机器人巡线的项目,经常需要趴在地上连续10多个小时,时常做完了测试,腰都直不起来。一直以来,很多科技教师都是这样满腔热情,积极奉献,成就了孩子们。但是他们大多都在职称或者待遇上,遭遇了非常大的瓶頸,有的科技教师甚至连中级职称都评不上,很让人寒心。

唐道奎说,眼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启动的高级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工作,让更多的科技辅导员找到了家的感觉。《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标准(试行)》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进入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轨道,解决了长期以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他会动员身边更多有能力、有业绩的科技辅导员加入进来,为科技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所待,甘做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工匠

2年前,唐道奎被委派到大竹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专职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此之后,他和孩子们的作品开始慢慢减少,而他开始更多从事一些创新赛事的组织和统筹工作,以及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至此,唐道奎的人生经历了3次角色的转变,从最初的学科教师到科技辅导员,再到如今的科技活动组织者。如果说,一个人从点到面的发展,是在走上坡路的话,那么如今对唐道奎来说,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太多机会再跟孩子们一起做研究了。曾经那些历经坎坷研究出来的成果和打拼得来的荣誉也会越来越少。

如今,唐道奎更多地是一名“身正为范”的科技教育倡导者。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扎实地在全县掀起科技教育浪潮,做好科技教育的组织管理。

如何评价科技教育效果?如何整合提升教师队伍?要想得到这些答案,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需要到每一个科技教育惠及的地方深入了解。唐道奎说,接下来,他可能会走遍周边的每所学校,召开一些座谈会,或者开展一些网络调查。

未来,他希望,一是能搭建更多的平台助力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能开发出一些本土化或者校本化的科技教育课程。因为虽然目前科教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落到他们当地,能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的并不多。他还希望能继续开展真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他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做教书育人的特殊工匠,为祖国培育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四川省辅导员青少年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