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雪枫浴血江淮

2020-12-07付少武苏克勤

铁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四师彭雪枫罗荣桓

■付少武 苏克勤

长篇传记连载之六

第六章 异国知己罗生特

1943年6月20日,淮北苏皖边区半城镇,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这天,新四军四师驻地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一位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另一位则是奥地利籍医学博士、新四军卫生顾问罗生特大夫。彭雪枫在半城同时会见了罗荣桓和罗生特。

还是在6月上中旬时,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因肾病而导致血尿症,病情加重,遂一路南下,取道淮北,拟往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治疗。由于沿途的颠簸,罗荣桓的病情急剧恶化,不能前往淮南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得悉情况后,立即通知正在新四军第二师指导卫生工作的罗生特大夫,在二师卫生部长宫乃泉等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四师驻地为罗荣桓会诊。罗生特大夫抵达半城后,经过两天精心治疗,使罗荣桓的病情得以控制,后又陪同罗荣桓到新四军军部接受治疗。在罗生特大夫的精心治疗下,罗荣桓的病情很快好转。罗荣桓因军务在身,病刚好,就急忙赶回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罗生特是奥地利人,1938年夏天与弟弟约希、狱中难友威廉·戴克等人,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远渡重洋,于同年8月5日辗转来到了中国上海,并在法租界开设了一个诊所。

1941年春节刚过后的一天,罗生特得知新四军卫生部长沈其震正在上海秘密动员知识分子和医护人员奔赴苏北新四军工作,就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了他的住址,提出了希望加入新四军的心愿。沈其震见他态度坚决,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罗生特便在上海地下党和新四军上海办事处的周密安排下,由沈其震陪同,化装成德国传教士,带着几箱子医用器械,从上海乘船北上,顺利抵达苏中地区的张黄港,然后由一师部队护送到达新四军新军部盐城,受到了刘少奇政委和陈毅代军长的热情欢迎。

1943年春,经陈毅、刘少奇和钱俊瑞的介绍,罗生特大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名外籍特别党员。他不仅与刘少奇、陈毅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与四师师长彭雪枫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谊,成为相知的密友。

在欢迎罗生特的宴会上,彭雪枫笑着说:“罗大夫,你上次来四师接罗司令,因重任在身,来去匆匆,我们没有时间长谈。此次你到延安之前,是否可以在我们师住上几个月?我们师的卫生工作,比起二师、三师要差一些,请你趁此机会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我们把卫生工作提高一步。”

罗生特见彭雪枫师长如此器重自己,遂慨然应允道:“既然彭师长这样说,按你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恭敬不如从命喽!”

罗生特首先对四师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和了解,然后又针对性地逐项进行整顿落实。他对师领导和机关指战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接下来又修订四师的医疗护理制度、技术操作常规和各个科室的守则及工作程序,并建立健全了各级医护人员值班制度,规范了医疗技术操作和日常工作秩序,使四师整个卫生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彭雪枫、邓子恢和指战员们的高度赞扬。

罗生特来四师的消息不胫而走,各旅、团也纷纷要求罗生特能到他们那里住上几天,对他们的卫生工作给予指导帮助。驻地群众听说后也纷纷前来,请罗大夫治病。罗生特大夫来者不拒,一律接待,虽然忙得没有休息时间,但他还是乐呵呵的,遇有重病号时,罗生特大夫还要带上助手,亲自诊治。罗生特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的军民深受感动。

彭雪枫知道罗大夫平时太忙,天气又热,担心累坏了他的身体,便指示卫生部的叶果部长和李毅政委,对罗大夫的看病范围、地点、时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罗生特大夫得知后,不以为然地说:“彭将军对我的关心我心领了,但我是个医生,我的职责就是看病。人有病是很痛苦的,只有医生才能为他解除。所以,不管什么人,不论有多少病人,他们来了,我都会义务为他们诊治。”

1943年8月下旬,四师在淮北边区南面的大柳巷风景区召开全师和淮北行署卫生工作会议,罗生特大夫应邀参加听取了各方面的汇报和介绍,并在会议上作了《加强卫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的报告,对与会人员启发很大。应参加会议的有关同志要求,罗生特大夫还做了几次有关野战外科和战伤处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召开了几次小型专业学术研讨会。罗大夫在会议期间的所作所为,受到了四师医护工作者的广泛赞扬。

在大柳巷的日子里,罗生特对这个淮河岸边的美丽小镇赞不绝口。有一次,彭雪枫却对他说:“大柳巷这个地方,风景秀丽,生活富裕,是因为有了淮河。但淮河自古以来却是害多利少。你不要看它现在温顺得像个大姑娘似的,如果它咆哮起来,那简直就像一群横冲直撞的猛兽。所以,人们总是把洪水与猛兽连在一起。淮河经常泛滥,造成了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古代的双沟镇一带,有一个非常繁华的泗洲城,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次大水中,一夜之间被淹没在了洪泽湖里。大水淹没了泗洲城,在当地留下许多可怕的传说。不过,这些传说都是在这个大悲剧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带有迷信和宿命色彩的故事。”

罗生特大夫全神贯注地继续听着彭雪枫讲故事:“我再给你讲一个此地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水漫泗洲城的前一天,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谁?”罗大夫好奇地问。

“观音菩萨就是佛教中的大神,大约相当于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吧。不过西方宗教大都是一神教,而佛教是多神教,有许多的菩萨。传说,这位菩萨在洪水来的前一天,变成一个老太太,对当地人说:‘城隍庙前的石狮眼里一流血,就要发大水,泗洲城就要被淹没。’百姓们都不相信她的话,认为石狮子的眼里怎么可能会流血呢?有个杀猪的小伙子想开个玩笑,他趁黑夜间无人,就在石狮子的眼里涂上了猪血。结果第二天泗洲城便真的成为一片泽国……”

“啊,真是不可思议!”罗大夫听后,饶有兴趣地说。

“这种传说,大约是一些佛教徒编造出来劝导人们信佛的。它反映了人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的软弱无力,骨子里是一种宿命论,思想也是很消极的。中国古代也有积极的唯物主义思想,比如战国时的荀子,就提出过人定胜天的观点。但在那个时代里,也仅仅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比如这条河,要战胜它,要彻底把它治理好,才能使它造福于百姓。而要实现这个理想,恐怕要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起新中国之后了。”

罗大夫很为彭雪枫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就在这次谈话后,淮北和淮河上游地区普降暴雨,一连三天不歇,淮河河水陡涨。8月28日深夜,大柳巷附近临河的苏台一处的河道围堤突然决口,滔滔的河水汹涌地直往堤内灌。

“河堤决口了!”

“快来救啊!”

顷刻间,一片报警的锣声和呼救声把人们一下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参加卫生会议的全体同志在彭雪枫和吴芝圃的带领下,纷纷赶往大堤,投入到了紧急地抢险之中。

在淮河抢险的过程中,军民搬草的搬草,抬土的抬土,打桩的打桩,扛门板的扛门板,彭雪枫还带头跳进滚滚的河水中,与当地群众一起筑起了一道人墙。

此时,彭雪枫看到大个子罗生特也赶来了,就命令他守在大堤上,准备抢救伤病员。但罗生特看到大家都不顾一切地在同洪水搏斗,在岸上一刻也呆不住了,他将医疗箱交给了救护组的女同志,脱去了上衣,光着膀子与大家手挽着手,挺立在齐胸的水中,堵着决口。堤上的女同志们激动地高呼:“彭师长和罗大夫都来抗洪了!同志们加油啊!”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决口终于被堵住了,大柳巷方圆数十里的庄稼和人民财产保住了,一场险情终于化险为夷。

在返回村里的路上,罗生特大夫高兴地对彭雪枫说:“彭将军,看来,我们这次真是胜过了菩萨。菩萨只能把水来的消息告诉给人,但我们却战胜了洪水!”

彭雪枫听后,认真地点了点头,说:“罗先生你说得很对!但是,你下水太危险了,我是非常担心的!”

罗生特毫不在意地说:“将军你不也下到水里了吗?我水性好,不需要担心的。”

彭雪枫接着又说:“要彻底战胜淮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这一切只能在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罗生特听后,非常敬佩地说:“几个月来,我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无论是部队指战员或是根据地的百姓,都生活在团结战斗、积极训练、努力生产的热烈气氛中,虽然大家生活还很艰苦,但士气和斗志都很高昂。你们的《拂晓报》办得很活跃,很有特色;拂晓剧团演出的节目也很鼓舞人心,我看过几次,艺术水平很高;你们的骑兵团威武雄壮,确实是一支灵活快速的部队,战斗力一定很强。彭师长在指挥部队和领导根据地的建设方面,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武双全的将军!”

转眼之间,罗生特来到四师已近3个月了。1943年秋末,罗生特准备继续北上,取道山东前往延安。正在这时,突然又接到了军部发来的急电,彭雪枫转告罗生特大夫说:“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同志肾病复发,病情较重,军区和军部来电请你速去治疗。你意如何?”

罗生特大夫听后,心里也十分焦急,遂向彭雪枫明确表示:“我此次北上原本也是要经过山东的,事不宜迟,那我就马上出发,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点赶到!”

又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在淮北通往山东的官道上,彭雪枫为北上山东的罗生特大夫派出了一队骑兵部队护送。而此时,彭雪枫与罗生特大夫则是分别在即,依依难舍。彭雪枫紧紧地握着罗生特大夫的手,恋恋不舍地说:“罗先生,我们八路军也有一位像你一样优秀的外国医生朋友,他叫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他的个头和你一样高大,长的也同你一样,性格也很相似。你们两人都有着高尚的牺牲精神,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

罗生特谦逊地说:“那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要同中国人民一道,坚持到抗战最前线去,坚持到抗战和革命的最后胜利。到了那时,我一定邀请将军到我们奥地利去作客,请你吃黄油面包,喝咖啡,到我们的维也纳公园去逛,跳交际舞!”罗生特的一席话,说得前来送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短短3个月相处的日子里,彭雪枫与罗生特这两位东西方不同国度的异乡人,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朝夕相处,结下了真诚的战斗友情,这种友情此后一直长留于他们内心的深处,长留在淮北边区乃至中国人民的心中……

猜你喜欢

四师彭雪枫罗荣桓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央视《大手牵小手》栏目组牵手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
教师具备的“四师”
教师具备的“四师”
——师爱、师风、师德、师能
兵团四师七十团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二产比重首次超一产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罗荣桓与萧华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彭雪枫军事文选》暨《彭雪枫将军》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彭雪枫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