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07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11004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踝部足踝换药

沈阳市骨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期间在本院接受足踝部皮瓣手术患者共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前者单纯进行足踝部皮瓣手术,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皮瓣坏死、皮瓣臃肿、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56%、0、2.56%,均低于对照组10.26%、2.56%、10.26%、2.56%,P<0.05。结论:在足踝部皮瓣手术操作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促进创面更好地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缓解疼痛情况,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目前临床皮肤组织损伤情况较多,若缺损较大需皮瓣植皮修复处理,但皮瓣多菲薄且无阔筋膜覆盖,肌肉强烈收缩时会导致皮瓣突起,影响皮瓣外观及血供情况,因此临床重视在修复前做好创面准备工作,提高修复效果[1]。尤其对于足踝部损伤情况,足踝部皮肤较薄,软组织覆盖较小,且局部血运状况不佳,创面皮瓣修复后恢复较慢,因此对皮瓣修复治疗提供了更高要求,负压封闭引流能够为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基础,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探究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期间在本院接受足踝部皮瓣手术患者共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23±3.82)岁,其中足背及踝部皮肤缺损10例,外踝皮肤缺损9例,足跟及踝部皮肤缺损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5.65±3.77)岁,其中足背及踝部皮肤缺损12例,外踝皮肤缺损9例,足跟及踝部皮肤缺损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单纯踝部皮瓣手术治疗,入院后进行系统检查,了解创面大小、致伤原因,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治疗方案,首先进行皮瓣设计:确定胫骨位置,沿其内侧划一条直线,距离内踝上3cm位置作皮瓣,皮瓣上界达到膝关节,下界设定为轴点,前方达到胫骨嵴内侧1cm位置,后方到达小腿正中线,皮瓣面积设定为14cm×20cm,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大小和形状进行修剪。随后进行皮瓣切取,沿皮瓣近侧切缘位置切开,保证大隐静脉、隐神经充分暴露,于深筋膜深处掀开皮瓣,随后缝合深筋膜和皮下组织,可间断缝合,使用0号线,切开皮肤,在真皮下方进行皮肤分离,确定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为蒂周经,并切取两侧皮下组织(宽度为1.5~2.0cm),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移植皮瓣,保证其完全覆盖创面,随后进行缝合,关闭创面;观察组在皮瓣移植术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根据患者创面状况选择和设计VSD敷料,随后覆盖创面,进行缝合和固定,保证其完全覆盖创面,引流管合并为1个出口,连接负压装置,控制压力在-125~-450mmHg,负压引流持续5~7d,创面愈合良好可去除敷料,若愈合欠佳则重复负压引流2~3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治疗情况统计比较,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换药次数、VAS评分,其中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2];②并发症率统计比较,包括:创面感染、皮瓣坏死、皮瓣臃肿、过敏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行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n=39,±s)

表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n=39,±s)

images/BZ_122_1287_520_2302_677.png组别 术前准备时间(d) 换药次数(次) VAS评分(分)观察组 6.01±2.15 8.34±2.45 3.04±2.2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39,n/%)

3.讨论

足踝部软组织损伤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足踝部皮肤较薄,软组织覆盖较少,受伤后需进行皮瓣手术处理,能够促进创面更好地恢复,保证足踝部功能恢复正常,但创面处理情况直接影响皮瓣手术效果,目前关于选择何种创面处理方式尚无定论,其中VSD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具体应用情况值得进一步探究[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VSD负压引流中使用的敷料相容性良好,与创面接触效果理想,利于抑制出血和减少渗出,且可提供良好的引流环境,更利于创面坏死组织、毒素的清除,进而降低了创面感染发生率,同时敷料微孔联合负压能够刺激肉芽生长,为皮瓣修复手术提供良好的组织条件,治疗效果理想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4]。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内容[5]:①创面止血必须彻底,在负压吸引抽吸作用下,若活动行程出血不能及时控制,会引发持续性出血,增加后续控制难度,因此必须及时处理;②在皮瓣蒂部处理时,可携带较宽的深筋膜蒂或皮蒂,并开通足够大的明道,保证操作空间,防止出现蒂部臃肿情况;③治疗时负压吸引装置必须保证处于持续通常引流状态,一旦出现堵塞或者漏气情况,需及时疏通和处理。

综上所述,在足踝部皮瓣手术操作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促进创面更好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缓解疼痛情况,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踝部足踝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