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重症监护常规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探索

2020-12-07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胸部手术监护呼吸衰竭

东港市中心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重症监护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行胸部手术患者中选出144例为对象,均在术后送至重症监护室,根据术后治疗分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ICU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2h后观察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2h后的PaO2、SaO2、pH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中实施机械通气有助于促进患者呼吸状况改善,预防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胸部手术患者越来越多,在术后患者极易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术后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肺部通气换气功能[1,2]。机械通气是临床上重要的抢救手段,尤其是在各种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有良效。本院对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ICU监护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胸部手术患者144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在全麻下接受胸部手术治疗,均在术后送至ICU监护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63~77岁,平均(68.8±3.1)岁;其中食管癌手术26例,肺癌手术33例,纵膈肿瘤手术7例,肺大疱手术6例。观察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62~79岁,平均(69.2±3.3)岁;其中食管癌手术29例,肺癌手术31例,纵膈肿瘤手术7例,肺大疱手术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胸部手术后送入ICU,接受常规ICU治疗,主要包括病情监护、面罩吸氧、输血补液、吸痰管吸痰、雾化吸入祛痰、适度镇静镇痛、酌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渗出、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在将患者送入ICU后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初始采用辅助控制模式,待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循环系统稳定后,改为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皮肤颜色、意识状态、肺啰音等。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前、治疗2h后的PaCO2、PaO2、pH、SaO2)、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计量数据对比采用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13.89%;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2.78%,两组对比χ2=5.818,P=0.016;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并发呼吸衰竭,发生率11.11%;观察组中有1例并发呼吸衰竭,发生率1.39%,两组对比,χ2=5.807,P=0.016。

对照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为(20.5±3.2)d,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为(15.2±2.7)d,两组对比t=10.741,P<0.001;对照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28.7±3.7)d,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为(22.7±3.0)d,两组对比t=10.688,P<0.001。

治疗2h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aO2、pH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P<0.001,详见表1。

表1.两组的血气指标比较(n=72,±s)

表1.两组的血气指标比较(n=72,±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01

组别 PaCO2(mmHg) PaO2(mmHg) pH SaO2(%)治疗前 治疗2h后 治疗前 治疗2h后 治疗前 治疗2h后 治疗前 治疗2h后观察组 47.6±3.2 40.5±3.0a 77.2±4.8 89.3±5.1a 7.16±0.23 7.39±0.21a 92.3±1.4 98.5±1.1a对照组 47.4±3.4 43.6±3.5 77.6±5.0 82.2±5.4 7.19±0.25 7.28±0.24 92.7±1.5 94.7±1.3

3.讨论

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性高,可能并发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老年患者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且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低,手术后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速度下降,纤毛的清除率低,且老年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在手术、麻醉等刺激下下降,加上术后疼痛因素的影响,患者不敢咳嗽或咳嗽无力,排痰困难,更易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康复。

机械通气治疗是防治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院对观察组胸部手术患者送入ICU后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2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O2、pH、SaO2)均优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说明机械通气治疗的实施利于促进患者呼吸状况改善,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机械通气治疗使得患者胸腔内压、肺容量产生变化,避免病变胸壁在患者呼吸时的严重张缩现象,避免反常呼吸,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3,4]。机械通气治疗能消除和减轻纵膈摆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机械通气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氧合,使得萎缩塌陷的肺泡分开,增加肺内气体交换面积,均匀分布渗出液,加速肺内气体的弥散,增加组织静水压,阻止渗出血液在组织间的流动,提高组织液的重吸收。另外,机械通气治疗也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气管导管内堵塞等[5]。因此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护,加强相关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患者尽早撤机。

综上所述,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中应用机械通气有助于促进患者呼吸状况改善,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胸部手术监护呼吸衰竭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胸部手术中联合应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分析
术前呼吸操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