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缺血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超声特点观察
2020-12-07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慢性脑缺血患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方法:随机抽取84例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本院接受诊治,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慢性脑缺血组(n=42)与急性脑梗死组(n=42),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结果:慢性脑缺血组的颈动脉超声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且慢性脑缺血的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期末流速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诊断能够有效对脑血管病症进行诊断,有利于早期鉴别患者病症,尽早采取措施进行病症干预,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当前,受到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脑血管意外病症的发生概率逐年提升。慢性脑缺血指的是患者长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脑血管的关注量不足,从而引发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病症。急性脑梗死指的是急性脑血管血液灌注量不足,导致患者脑部血栓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形成,影响血管的正常供血,引发脑梗死病症[1]。尽早发现患者的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通过药物、健康饮食及健康生活手段,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颈动脉超声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筛查中,本实验就慢性脑缺血患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展开论述[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84例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本院接受诊治,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分组,急性脑梗死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2~78岁,平均(66.36±4.52)岁;慢性脑缺血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4~79岁,平均(66.79±4.68)岁。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取患者的仰卧位后,于患者颈背部位垫放软枕,稍稍后仰患者的头部,以充分显现患者的颈部部位,依照颈动脉超声的相关规定进行超声检查,从患者的颈部总动脉开始,逐渐向颈内动脉深入至颅脑部位进行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参数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参数指标,包括颈动脉超声阻力指数、舒张期末流速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观察记录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检验,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结果
2.1 血流参数指标
经研究,慢性脑缺血组的RI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期末流速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血流参数指标对比分析(n=42,±s)
表1.血流参数指标对比分析(n=42,±s)
注:与急性脑梗死组相比,aP<0.05
组别 位置 RI 舒张期末流速(cm/s)收缩期峰值流速(cm/s)急性脑梗死组左侧颈总动脉 0.71±0.23 17.15±0.52 75.25±12.22右侧颈总动脉 0.72±0.14 17.36±0.48 71.12±19.85左侧颈内动脉 0.74±0.12 19.65±4.33 61.45±16.33右侧颈内动脉 0.68±0.16 19.87±3.52 188.41±12.69慢性脑缺血组左侧颈总动脉 0.60±0.02a 17.69±0.92 74.58±11.98右侧颈总动脉 0.61±0.03a 17.52±0.51 72.16±18.47左侧颈内动脉 0.66±0.02a 19.33±3.98 62.33±15.36右侧颈内动脉 0.60±0.01a 19.25±4.03 186.36±15.35
2.2 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经研究,慢性脑缺血的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对比分析(n=42 )
3.讨论
慢性脑缺血及急性脑梗死均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慢性脑缺血指的是患者的脑整体血液供应量不足25~45mL/(100g·min),该病症大都发生于老年人之中,患者发病后,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头部沉重等病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大都会受到损伤,患者可见失语、言语功能下降、肢体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表现,若是能够尽早鉴别患者病症发生风险,就能够合理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改善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情况,降低脑血管病症的发生率。颈动脉超声诊断方式属于评估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方式,其在诊断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无需应用造影剂,操作方式简单,诊断价格便宜,髓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却可以被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筛查之中。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脑缺血缓和收缩期血液的峰值流速会有所提升,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会增加,阻力指数越大的情况下,则说明患者的血流阻力也越大,脑部缺血程度也越为严重。患者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斑块数量越多,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就越为严重,所以尽早对斑块的生长进行抑制,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管腔狭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斑块脱落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后,若是患者的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较高,颈内及颈总动脉斑块数量较多,需要制定规律的饮食计划和生活方案,合理采用药物或者尽早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或者痴呆病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4]。
研究表明,慢性脑缺血组的左侧颈总动脉RI(0.60±0.02)、右侧颈总动脉RI(0.61±0.03)、左侧颈内动脉RI(0.66±0.02)及右侧颈内动脉RI(0.60±0.01)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期末流速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慢性脑缺血的斑块检出率61.90%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90.48%,差异显著,P<0.05,可见,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慢性脑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根据血流参数指标的不同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不同,能够合理鉴别患者病情,尽早对存在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患者病症进行干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慢性脑缺血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超声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临床需要合理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患者病症危险存在因素,进行脑血管疾病的常规筛查,以减少脑血管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