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的季相分析
2020-12-07杨怡秋
杨怡秋
(昆明市盘龙区园林绿化科技站,云南昆明 650000)
0 引言
季相是指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是通过物候现象体现的,物候现象通过植物开花、色叶及结果体现,季相变化带来公园绿地景色的不断变化,呈现城市不同季节的美。盘龙区作为昆明市的主城区,是昆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盘龙区的公园绿地仅局限于有树有草而不去追求公园绿地的景观与质量,很难使市民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会使人们觉得乏味单调、了无生趣,公园绿地也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园林的作用。
1 盘龙区概况
盘龙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北部,为昆明市重要城区。地势北部与中部偏高,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冬春季节雨量不足,夏秋季节雨量充沛,是一个缺水区域。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至今,盘龙区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城区绿化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品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 公园绿地采样调查与季相特征
调查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对分布在盘龙区辖区范围内东、南、西、北的数个不同类型公园绿地样地实地采样,调查分析得出盘龙区公园绿地常用植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色叶乔木为银杏、冬樱花、云南樱花、蓝花楹、红枫等,出现频率较高的色叶灌木为红花檵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毛叶杜鹃、云南黄馨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色叶草本为紫柳、红花醡浆草、迷迭香、紫娇花、鸢尾、金边吊兰等。
从表1 看出,春季和夏季出现物候现象频率较高,秋季,冬季略低,但秋季的季相景观较为丰富,花、叶、果的变化都较丰富,夏季则是赏花的时节,春、冬两季季相变化较少,景观较为简单。
表2 统计发现赏花、色叶、赏果植物的应用比例为26.5:12:4,可见观花植物应用较为广泛,但色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的应用并不多,尤其是观果类植物应用频率少,导致了春、冬两季景观较为单调的必然。
总体来说,盘龙区公园绿地植物以观花植物为主,赏花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较为单调,赏叶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观果植物运用得非常少。盘龙区公园绿地季相变化较为丰富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春、冬两季季相变化较少,景观较为简单。
表1 盘龙区公园绿地常见植物季相特征(频度值≥40%)
表2 盘龙区公园绿地常见植物(频度值≥40%)各季节物候现象统计
3 盘龙区公园绿地植物构成存在的问题
3.1 公园绿地常绿植物数量比例高
经调查,盘龙区公园绿地常绿植物居多,落叶种类过少,2018年之前公园绿地率的指标里对常绿乔木比例要求较高,落叶乔木被常绿乔木代替成为“常青树”,虽然昆明市的气候能够保持植物四季常绿,但带来的问题就是若落叶植物未到特定季节,叶色就无颜色变化,那么公园绿地的园景树将没有太多的季相变化,景色太过单一。
3.2 公园绿地“千园一面”
近年来,在盘龙区快速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度的追求公园绿地数量和景观时效,部分公园绿地、特别是结合项目开发的公园绿地,存在“千园一面”的突出问题,即公园绿地植物品种雷同、园林小品造型雷同,彼此十分相似,缺乏个性。造成项目“千园一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项目甲方为了最大限度压缩养护公园绿地成本,大量使用苗源充沛、抗性强却毫无景观特色的植物,种植大量易管养的植物,基本不考虑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有季相变化的园林植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再加上如今专业设计人员自身的理论与专业修养参差不齐,很多从业者往往只能模仿国内外著名案例来设计公园绿地的景观,如出一辙的设计手法,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公园绿地景观,直接导致公园绿地建设水平较低,景观品质不高,这也是现有公园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公园景观千篇一律,毫无美感。
3.3 极端气候下可种植的植物种类减少
经过前几年冬天的极端恶劣天气,大部分植物冻害级别都有所增加,能够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生长的植物种类总数急剧下降,可供公园绿地种植的、有特色的植物选择减少,为了保证乔木的成活率,许多乔木、灌木、地被都更换成了香樟、黄冠菊、常春藤等耐冻害、易管养的品种,管理起来方便了,但是景观却单一了,公园绿地景观变得更加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4 对盘龙区公园绿地植物选择的建议
4.1 合理选择适应立地条件的植物
尽可能选择《昆明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2016 年修订)》中推荐的植物,《名录》中的植物既能够适应昆明温和干燥的气候,又能抵御极端恶劣天气,选择适合昆明市环境气候的、可供公园绿地种植的、有特色的植物,选择既满足盘龙区立地条件、又可以更丰富地表达盘龙区公园绿地内涵的观花、观叶、观果乡土植物。
4.2 合理搭配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
2017 年底出台的《公园绿地设计规范》(DG 5301/T—2017)规定公园绿化用地的常绿乔木数量不应少于乔木数量的65%,即可以种植35%的落叶乔木,因此盘龙区对落叶乔木的选择范围大大增加,盘龙区公园绿地中,落叶树木以观花树种为主,主干树种可以选择季相变化明显的乔木,如观叶、观果落叶乔木云南红豆杉、罗汉松、枇杷、球花石楠、肋果茶、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银桦、滇润楠等。
4.3 优化乔、灌、草多层次搭配
灌木及地被大多以观花植物为主,在保证达到相关规定指标的情况下,灌木与草本有更多展现季相的空间,盘龙区尽可能以灌木及草本的开花效果逐步实现“花季遍布春夏秋冬四季”的理念,但仅能通过大量种植时令花卉来突出“世界春城花都”的特点,但时令花卉不仅需要根据季节频繁更换,且投入的人力物力过高,不是体现“春城花都”风貌的长久之计。
多运用多年生花卉和色叶植物,根据植物不同的季相、叶色、果期来表现公园绿地的四季景观,以平面地栽与立体造型相结合的形式,提高观花乔木与时令花卉的应用比例,同时提高色叶树种与独特叶形树种的应用比例,优化乔、灌、草多层次搭配,重要节点进行园艺化提升,体现盘龙区乃至昆明市的特色,使游客与市民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切身感受到春城的四季变化。
5 结论
公园绿地是体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标杆与载体,根据植物不同的季相、叶色、果期来表现公园绿地的四季景观,多种组合形式相结合,合理分配公园绿地内的种植频度,提高观花乔木与时令花卉的应用比例,提高色叶树种与独特叶形树种的应用比例,优化乔、灌、草多层次搭配,使游客与市民切身感受到“世界春城花都”的四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