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提升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探讨
2020-12-07王忠诚汪灵丹符朝曦
靖 磊, 王忠诚, 汪灵丹, 符朝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新时代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1]。林学作为高等林业院校的核心专业,是在其他自然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承载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林业人才的重任[3]。过去的一年,从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到北京指南,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掀起了新农科的“质量革命”[4],这个“质量”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尤其是以提高农林院校本科生质量为首要任务。林学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最重要的必修课,有着学分最多、周期最长、教师和学生“双向”投入最大等特点,其质量情况能够很好地表征林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5-6]。
然而,近年来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并由此引申出人们对林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7-8]。笔者认为,在新农科背景下,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总要求下,必须坚守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必须加强毕业论文质量,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为例,在总结分析毕业论文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途径。
1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我们对林学专业2015~2019届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回收了有效问卷262份。结果显示,有高达75.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较差;有61.6%的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足;有72.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于2个月,甚至有40.5%的学生完成时间不足1个月;有45.8%的学生使用的数据直接由指导教师提供;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太忙,没有时间进行指导,仅13.4%的学生接受了10次以上的指导,56.9%的学生接受指导的次数少于5次;另有5.0%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持。此外,63.7%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所学无法完全满足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其中数据分析能力(50.4%)、实验操作能力(45.8%)和论文写作能力(39.7%)最为欠缺。与2007年类似调查结果显示的71.3% 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要相比[9],半数以上的(52.7%)林学专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重要,对以后的求学或工作有很大帮助。
2 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部分学者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次和角度对不同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表1)。笔者认为,除了共性原因外,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与专业自身特征紧密相关,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表1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Tab.1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层面主要原因参考文献学校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管理体系不完备;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经费缺乏;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答辩流于形式。[9-14]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精力不够;责任感不强;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7, 15, 16]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够;论文写作能力较弱;缺乏系统训练;考研、考公务员、就业求职等。[6, 17,18]
2.1 林业高校的办学资源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扩招
虽然仅有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与学校缺乏支持有关,但高校扩招以后,林业高校办学资源的增量与学生人数的增长并不匹配,甚至由于校区改造及新建增加了经济负担,高校对学生的投入不增反降。林学是高度依赖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技能课程的专业,这类课程占教学的比重大,投入的资源多,办学的成本高,因此不能依靠扩大办学规模来提升林业专业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发放毕业论文专项补贴是林业高校的普遍做法,意在支持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但现行补贴标准过低,如南京林业大学为200元·生-1[1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180元·生-1,且已执行多年,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作用。
2.2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与当前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不匹配
当前,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总学时设置偏少。今年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建议在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给大学生增负,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生培养“过于宽松”的忧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弱化专业教育,将导致学生对专业认知感不强,对专业研究不感兴趣,显然不利于林学专业学生的成长。第二,专业主干课程课时设置过少。课程知识体系讲授不完整,教师上课一直在赶进度,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造成“学林学得既不认识树,也不会种树”。第三,教学计划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学校安排学生在第七学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造成上课、考研、就业与撰写毕业论文高度重叠,与个人的前途命运以及保障就业相比较,完成毕业论文缺乏紧迫性和必要性。近五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的考研录取率均在40%左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表2)。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论文制度势在必行。
表2 2015—2019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考研情况统计Tab.2 Postgraduate entrance rates of forestry major in CSUFT during 2005—2009年份专业人数考研人数考研率/%考研就业比/%20151445538.19 41.35 20161546038.96 41.96 20171475839.46 42.96 20181295441.86 44.26 20191366749.26 57.76
2.3 教师在指导林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缺乏积极性
林学学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总体上周期较长,有着明确的季节性和时间性要求,实验不可控因素较多,容错率低。本科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相关实验或调查,并且获得可靠的数据。因此,虽然很多教师会积极争取指导指标,但多是出于完成教学工作量的考量,在科研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教师会将有限的经费和精力投入到自身的科研工作中,对于“性价比”较低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自然不会投入过多。
3 提升林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探讨
当前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主要包括规范毕业论文题目、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评审毕业论文答辩[14]、融入导师制[20]以及探索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等[21]。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是系统工程,笔者跳出毕业论文本身,从格局更大的人才培养角度出发[22],提出了提升林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3.1 深入贯彻落实“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基础
当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的总学分约为170个,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提高至200个。同时,围绕“理论”、“前沿”、“方法”和“实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授课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要增加前沿知识的授课比重,尤其是林学与其他学科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前沿知识;要引入SPSS、MATLAB、Python和R语言等方法学课程,提高学生挖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要提高植物学、土壤学、树木学、林业地理信息系统(GIS)、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和水土保持学等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时,保证授课体系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和实践类课程授课学时的比重,并打破以往只安排单次实习、集中实习的方式,应根据不同季节、立地条件或物候期,结合林木生长特性,安排多次实验和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接触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日后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3.2 搭建科研平台,推进以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林学本科毕业论文新体制
在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背景下,本科生申请科研项目的机会得到了明显提高,以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来源,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近三年获得的各级资助项目总数逐年提高(见表3)。林学院也在2019年开展了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中共立项160余项。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的契合度,笔者建议将林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凡是在申报当年或之前年度已经成功提交科研项目申报书并经过学院初审的项目,均可被直接确定为毕业论文题目。没有申报相关项目的同学,也需要在第六学期确定好指导教师及毕业论文题目,制定好研究计划,并提前开展相关工作。
表3 2018—2020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情况Tab.3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SUFT during 2018—2020年份等级数量国家级192018年省级26校级106国家级222019年省级45校级104国家级352020年省级63校级87 注: 数据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网站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网站。
目前,除了两个国家级项目或竞赛外,林学专业学生可申报的项目类型并不多,受资助的比例还很低。因此,仍然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大支持力度,搭建更多的项目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申请相关项目时,都有着成果要求,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科学训练。因此,不应攀比成果的等级(如是否发表SCI、EI,或CSCD论文等),更应该允许部分学生失败,因为从实验的角度讲,失败也是一种结果,如果能从失败中总结原因,对本科生来讲也是一种收获。当然,失败的结果同样可以用于撰写毕业论文。
3.3 扩大林学专业学生推免比例,带动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获得推免资格虽然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主客观上,获得该资格表明学生都具备了完成好毕业论文的条件。主观上,认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可以获得系统性的科研训练,为读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客观上,学生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他们也能起到标兵和带头人的作用,影响更多学生重视做好毕业论文。当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的推免人数约为7~9人·年-1,仅占专业总人数的5%~6%,远低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类专业推免人数及比例(包含林学与森林保护两个本科专业,2019年推免人数约为34人,比例约为20%,数据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官方网站)。因此,地方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适当放宽推免生的人数限制,让更多的优秀学生获得推免资格,从而带动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3.4 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有助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多位学者就如何将互联网融入毕业生管理工作和就业工作,并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进行了有效分析和探讨[23-26]。但受制于传统招聘及应聘形势的制约,“互联网+就业”模式在高校中的普及并不彻底,众多企业仍然选择以线下面对面的方式招聘相关人才,就业的同学仍然需要不断往来各招聘地点,奔波于不同城市。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所有招聘均采用线上形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林学专业初次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下滑。因此,得益于“互联网+就业”模式的便捷高效,学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保障。
4 结语
毕业论文作为评判林学专业本科生学业知识及科学素养的标尺,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确保林学专业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林业高校要不忘初心,坚守理念,在“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总要求下,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多措并举,从而达到提高林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和林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