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在IBDP 中文A 中的培养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批判性评估文学

(江南大学 人文院系,江苏 无锡 214028)

批判性思维是分析、解释、推理、评估、阐述、判断、综合等多种合理认知和决策所需技能的综合,被列入IBDP 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之中。新时代的人才教育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教育,而IBDP 课程则为我国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了借鉴的标本。尤其是对应着语文课程的中文A 课程,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批判性思维和IBDP 中文A 的概念

(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致力于解释、分析、评估、推断及说明那些基础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情境。[1]它通过批判反思传统和权威从而对知识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是创新与进步的动力源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已经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而教育界则因此开始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当代人才教育的核心之一。

因此,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到国际性的IBDP 课程上来,从中文A 课程切入,借鉴一下国际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经验。

(二)IBDP 的中文A 课程

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 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创办的课程,在国际范围内被公认为最具难度的课程。其名下设置有小学课程PYP(全称the Primary Years Programme)、中学课程MYP(全称the Middle Years Programme)和为高中生提供的大学预科课程IBDP(全称the Diploma Programme)。

IBDP课程是体系性强、约束性高、课程难度大且课程覆盖范围广的课程,包括“语言和文学研究”、“语言习得”、“实验科学”、“艺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个体和社会”六个学术领域和“认识论”(TOK)、“专题论文”(EE)和“创造、行动和服务计划”(CAS)三门核心课程。[2]其中,语言和文学研究领域的课程对应的是第1 学科组语言A,即学生的母语。而对于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来说,语言A学习就是中文课程,相对于第2 课程组语言B 开设的中文课程可简称为中文A。

该课程包括三个项目:文学、语言与文学和文学与表演艺术,并根据难度分为高级课程(Higher Level,简称HL,教学时间240 小时)和普通课程(Standard Level,简称SL,教学时间150 小时)。课程考核的重点不是语言,而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3],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全球理解、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与IBDP 中文A 的关系

IBDP 的中文A 课程意义在于:(1)让学生把自己的母语作为一门语言形成全新的认知,了解母语使用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从而能欣赏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并理解具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观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建立作品间适当联系的能力,培养他们清晰的思维能力和流利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3)促使学生从语言和文学中获得愉悦,并对它们产生终身兴趣;(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而言之,IBDP的价值观,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全人教育、批判性、国际情怀、终身学习,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人。作为IBDP 课程体系的一员,中文A 课程也符合这一价值观与培养目标,因而研究该课程也是有益于归纳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的。

三、IBDP 中文A 课程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IBDP 的中文A 课程,意在塑造学生独立自主,在不迷信权威的意识的同时,又强调头脑开放和尊重他人,训练学生理解主题问题分析论证结构、澄清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考察多样替代、综合组织判断等批判性思维应具备的技巧。这在课程的教学和评价环节皆有体现。

(一)课程教学

中文A 课程教学时长为两年,包括翻译作品、精读作品、同体裁编组的作品和自选作品等四部分内容,所学作品总计十部,高级班十三部。教师设计例如交流讨论、游戏、戏剧表演、课堂作文等多种教学活动,意在对学习文本的文化背景、文学手法与技巧、文学体裁进行深入解析和批评,对中文学科进行学科拓展和交汇。因此,学生往往选择在课外阅读所学文本,将课堂时间留给提出、证明和表达个人意见以及与他人交汇意见,这也是课程评估考察的内容之一。

显然,中文A 课程的教学渗透着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文学作品的戏剧表演化,是文学和艺术的交汇,着重于跨学科思维;翻译作品的学习,是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文化,着力于跨文化视野——这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文化知识的土壤。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的是学生对探索目标进行规划和实践从而得出“新知识”的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空间,课上的反思陈述和课堂作文则给学生沉淀提升自我的余地,这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自我升华。

(二)课程评价

IBDP 的中文A 课程考试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当然,课程考核方式还涵盖了校内的平时成绩、实验记录、CAS 活动参与记录、口头陈述、长篇论文的撰写。[4]这里我们以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为主。

1.校内评估

校内评估,即个人口头表达考试和个人口头评论考试。前者针对个人自选作品模块,可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提前准备,再发表讲话和参与互动讨论,准备相对充分。后者以精读作品模块为选题范围,当场抽题20 分钟准备,最后发表专业文学评论和与教师讨论。

相较之下,个人口头评论考试明确提出让学生分析文本,进行文学评论,提出自己的评价和意见。但在校内评估的个人口头表达考试,即自选模块考试中,学生同样需要探索选文的各个方面,例如内容、技巧、风格、结构、主题思想和语言,评估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效果,做出自己独到的评价。[2]

总而言之,校内评估明确考察了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索文本,最终得到个性化思考结果即“新知识”的能力。这正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察和验收。

2.校外评估

校外评估,即两次闭卷考试和一次世界文学论文。闭卷考试的主题分别是文学分析鉴赏和同体裁编组作品的文学评论,世界文学论文则是翻译作品模块的课堂讨论和作文的延伸。

该项评估考试,分别考察学生对运用语言、结构、技巧和风格形成意义的方法的分析鉴赏能力、对比较对照作品的评价能力以及口头交流和反思陈述的能力。从单一作品鉴赏到同类作品评价,从个人探究思考到集体交流讨论再回到个人反思批判,由浅入深,呈阶段式地锻炼考察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中文A 的课程教学和评价都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打破惯性思考,尤其注重评估课程是否能尊重、激发学生的独创性。[4]没有了标准答案的约束,学生可以尽情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权威意见”“大众观念”提出质疑。这无疑是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中文A 课程注重通过文学鉴赏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切实地“探索”文学作品。不论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还是其他的文本作品,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独立探究、个性思考、交流说服和反思评价,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学批判能力。

四、小结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品质。批判性思维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IBDP 课程以批判性思维为培养目标,批判性思维教育贯穿于IBDP 的所有课程领域,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以IBDP 的中文A 课程,可以总结出以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措施:(1)扩充知识储备,组织跨学科学习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全本;(2)设计自主探究课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推断的能力;(3)组织交流辩论活动,取消考试部分题目的正确答案,倡导头脑开放;(4)引领学生观察聆听,重视尊重他人的教育;(5)适时组织学生自我反思批评,提出可行的改进目标。IBDP 的中文A 课程,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显然有极为重大的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评估文学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文学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