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舆论场的高职院校嵌入式专题思政研究

2020-12-07姜春田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舆论思政院校

姜春田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影响中国青年一代网络舆论的新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以融媒体为载体的新舆论场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之一。

本文中“新舆论场”提法,应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首先,平台维度,即新媒体的普及带来的网络舆论的兴起和活跃,舆论热点,新事、大事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激发社会新认同。其次,效力维度,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公共突发事件,融媒体舆论场已变身国际角逐的新战场。

一、辩证看待新舆论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舆论场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影响。

新舆论场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一切形式,为我所用,拓展学习,开阔眼界,对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强化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新舆论场对新时代青年思想冲击现实存在。

新舆论场中,有鲜花也有荆棘,不同观点、不同动向影响着终端受众,高职院校青年学生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自身辨析能力捉襟见肘,很容易被舆论影响和绑架,尤其是面对是非曲直,大是大非的意识形态问题,更易受其影响,出现偏颇。

二、新舆论场视角下,抓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新舆论场变化发展规律,与校内外思政教育相结合,明确新舆论场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一)依靠思政课堂主阵地,讲好新舆论场故事。思政教师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政治定力,理论实力和辨别力,把党的思想、党的声音、党的主张、党的要求吃透弄懂,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使党的思想占领新舆论场。

(二)思政教师要善用活用新媒体。新舆论场在当下及未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是理论教学的有力实践支撑,是中国故事的现代版本,新舆论场是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态教材,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以新媒体为抓手,把热点问题解释清楚,引导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和解决问题。

(三)构建热点思政交流研究平台。对思政教学中简单地加入时事要素做法要及时修正,要着力建立热点思政交流研究平台,对新舆论场中的每一价值要素进行研讨、定性和并融入教学,避免办大专题,要建立校本热点专题思政教学库,深入挖掘成熟、可复制的好做法进行推广,建立应对新舆论场挑战的成熟机制,储备经典案例、经典方法论,使思政课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高度。

三、建立基于新舆论场的高职院校嵌入式专题思政机制

嵌入,不是简单的切入,而是使其融入而成为整体之意,嵌入式专题思政,即把当前新舆论场中发生的新舆论、新热点,及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和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事件、文章及各种思想文化等问题,应做好实时跟踪、字字留意,要紧跟党和国家意志,讲好主旋律,要站在意识形态高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及课程实践等为抓手,把舆论热点以小专题或微专题形式嵌入到思政课日常教学当中,或作为一个专题教育,或作为一个案例分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和回答时事热点,避免学生产生思想困惑或被错误思想误导,保证思政课教学时效性与实效性相统一。

(一)对新舆论场解读要站在意识形态高度,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

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国家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摇篮,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对时代变化,思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舆论场中占据主流阵地,把好高校意识形态关口,着力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风险,切实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让党的思想、党的声音、党的主张、党的要求、党的力量占领新舆论场。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科学研判新舆论热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影响,进行总结梳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最新成果对新舆论场进行探析,并结合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重点探寻在新舆论场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构建热点思政交流研究平台,让思政教师在讲好教材的同时,讲好舆论场,讲好中国故事。

(二)对新舆论场解读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

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诸多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西方世界用其传统价值对我国复兴崛起错误解读,在全面围堵的同时,疯狂对我们实行价值观渗透,以新冠疫情期间为例,我国坚持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但西方政客却百般甩锅,肆意抹黑。因此,在解读热点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好中国梦、讲好中国人、讲好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故事,一定要客观展现中国人门在党的伟大领导下共克时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仅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政教学,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的办好中国人自己的事。

(三)对新舆论场解读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思政教师要在“新舆论场”与“传统课程”间做出人性化、生活化融合,把短小精干的专题融入日常教学常态,使思政课“有趣”“有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审视和分析问题,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喜听率。

(四)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党支部在新舆论热点解读机制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应建立以思政党支部为核心的思政教师战斗堡垒,严格按照党的要求讲好教材,关注时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利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锤炼党员政治品质,把党支部活动同集体备课相结合,增强集体备课方向性与针对性。鼓励教师党员紧跟时代,大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把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加强探究式、科研式的教学研讨交流,拓展专家型、共享性的跨学科专题思政新模式,在改进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思政专题,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以思政党支部为核心,建立“支部—教师—马克思主义社团—学生”一体化发展机制,以青马学会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学生实践社团,增强党在青年学生中的理想导向。

总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新舆论场的解读和把握能力,打造以思政教师党支部为载体的热点思政交流研究平台,建立基于新舆论场的高职院校嵌入式专题思政机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舆论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