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适应性障碍研究
2020-12-07冯永新
冯永新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广州 510095)
据有关资料统计,特殊儿童在其长大后,在工作、婚姻、生活等方面都存在适应性障碍,这给其带来诸多烦恼,甚至带来痛不欲生的困扰。有的找不到工作,无法经济独立;有的婚姻出现问题,甚至找不到配偶;有的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由此可见,加强对特殊儿童适应性障碍研究,使其长大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已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
一、特殊儿童及其特征分析
特殊儿童是指智力方面有障碍的儿童。一般研究认为,特殊儿童智力障碍有以下几种原因:1.遗传变异;2.感染;3 中毒;4.头部受伤;5.颅脑畸形等等。因智力障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虽然特殊儿童的智力障碍是一种永久性的无法逆转的生理缺陷,但通过后天的科学引导,加以对其大脑进行激发和潜能的刺激,让其在生活、工作中的适应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还是可以做到的。
特殊儿童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专注力不够,做一件事情很少可以很长时间对此集中专注力,很容易就被其他事物吸引进而无法专心做一件事。二是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特殊儿童往往存在语言障碍,这是导致特殊儿童成为多重残疾儿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三是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对一些抽象概念的事物无法进行认知。四是社会适应性差,有的无法自理,给社会和其本人带来诸多不便。五是其行为和语言较为刻板,因其生理的缺陷,故情绪极易激动且不易稳定下来。以上是特殊儿童的一些特点。只有对特殊儿童及其特征有所了解,才能对症下药,研究出提升其社会适应性的对策。
二、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个案分析
A 基本情况介绍:特殊儿童A,13 岁,男孩,特殊学校六年级,中度智力障碍,生活在社会福利院。
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评估:该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弱,独立动手能力弱,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坏,易激动,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喜欢同他人沟通交流。对于阿姨和教师的管教,不服且逆反。
干预措施:(一)正面强化:运用正面强化措施对其主观问题进行矫正,并将这种措施长期执行下去。(二)活动干预:比如开展一系列活动让A 可以主动融入到同学中间,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A 可以很好地接近阿姨和老师,感受集体和家庭的温暖。(三)小脑方面的平衡机能训练:通过训练来增强小脑方面的平衡,从而提升身体的素质和体质。(四)家校共育:与特殊儿童的生活班一起来制定社会适应能力的个性化训练计划,从而更好地让A 走进社会和人群,并通过各种形式与生活班的阿姨保持密切联系,以帮助阿姨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干预效果:通过种种措施,A 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其生活班里的阿姨也比较满意。
三、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提升策略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社会适应性能力不属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范围。他们认为待特殊儿童长大进入社会后他们自然而然便会适应社会。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知识面窄,思维单一,故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力有限,加之其在情绪、情感方面不太稳定,而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对特殊群体的认知不足,对其缺少耐心和教育,故特殊儿童在走上社会后步履维艰。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是被动的、消极的,所以若想形成能力有些困难。当然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想形成社会性也是有些不太可能。但笔者认为若能打破学校封闭式管理和教育的模式,尽可能地为特殊儿童提供或者创造一些可以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或者进行一些适应性行为和心理保健方面的训练等则有可能让特殊儿童多多得以锻炼,为参加社会工作保驾护航。具体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多做些社会工作。比如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或者课余时间,让特殊儿童走出去,到商店、步行街、市场、游乐园等一些生活或者生产气息浓厚的地方,让特殊儿童去感受一下社会,身体力行地了解到社会生活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告诉他们这些地方也许是其今后工作的地方等等,同时创造机会多组织特殊儿童出去旅游,开阔眼界;多去做做帮工,搞搞社会服务工作,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与正常人接近,多与他们学习与交流,从而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二)基本能力的培养。尽量在一些活动中多多培养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自控能力。告诉其在一些特殊场合的规则和纪律,让其很好地养成遵守时间的观念,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因为在一些地点,可能随时存在危险,比如发生火灾、烫伤、有坏人接近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应该告诉特殊儿童,让其知晓,掌握这些基本能力,才能够在今后形成更好的适应性。
(三)培养其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因特殊儿童具有与正常儿童与生俱来的生理缺陷,故其在一些场合,一些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正常儿童无法相比。尽管如此,要让特殊儿童提前知晓这些区别,同时也要告知其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等,多鼓励特殊儿童,让其身残志不残,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教师要明了特殊儿童的特点,适应性障碍的方面以及如何提升其适应能力等,尽可能地帮助特殊儿童进行科学干预,让其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来,感受其温暖并为其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