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20-12-07李文华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探究

李文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镇乔家房中心校,河北 张家口 076181)

一、养成质疑的习惯,使学生敢问、能问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不仅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还要使自己的脑筋处于“完全开动”的状态中,要随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可以学生相互讨论;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联系作业中进行。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强化问题情景的创设,以此来引导学生持续探究、不断质疑的兴趣和热情。

(一)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往往不自信,总是存在:“我提的问题是否合适?是否太过简单?是否会被其他同学讥笑?”等心理,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有较高的质量、是否有探究的必要,老师都不应该说他们不认真听讲,更不应该批评他们。比如在《半截蜡烛》一章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产生了什么疑问?”刚一提出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并提出问题:课文以“半截蜡烛”作为题目的目的是什么?这“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围绕“半截蜡烛”是如何进行内容展开的?这样就实现了学生求知欲望的最大化激发,促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从书中找到答案。质疑的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落实。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质疑这么简单,学生的顾虑也自然就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不爱表现的学生也能质疑了。

(二)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知识,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获得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质疑,而且质疑的切入点是非常正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抓重点、抓关键,强化对学生质疑的引导:1.从课题上质疑。2.从课后问题质疑。3.从语句重复处质疑。4.从内容没有表述完整的地方或者表述不够清晰的地方进行质疑。5.从自我难以认知的地方质疑。如,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在带领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问:“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问:作为一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为什么亲自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书,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重点和关键。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会问、爱问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所处于的心理环境宽松,学生往往才能够实现思维的活跃和发散。教师应当放低身位,积极与学生做朋友,推心置腹、沟通交流,让学生敢于将自身对知识内容的质疑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将质疑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自身对质疑情景的有效创设:旅游时问路,现场采访,当“小解说员”,当“小导游”,课文场景再现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在轻松和愉悦的状态之下更扎实有效地做好,想、说、问。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一课时,有学生质疑:(一)你对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谏吴王的方法有何看法和见解?(二)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吗?这时我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氛围中学生们明白了少年劝谏吴王的方法之妙。又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章节的教学中,质疑的学生变成了问路的“游客”,而答疑的同学则成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样的质疑情境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解疑,使学生善问、精问

解疑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研究探讨,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能力,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发表了个性化、创造性的观点,且符合问题的答案,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便是有的学生所发表的意见离题较远,教师也不要横加干涉,使其失去自信心。强化对学生想和说的鼓励,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借助报刊、网络、电视、课外书等多种方式实现问题解决。要强化“二次提问”理念的运用,在问题解决后鼓励学生不断提出和探究新问题。例如,教学完了《三打白骨精》一课,临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质疑:白骨夫人被打死了,唐僧知道冤枉了孙悟空了吗?师徒会重归于好吗?……学生带着问题意犹未尽地把课堂质疑延伸到课外探究,好多同学找来了《西游记》认真地阅读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实现了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和拓展。

四、结束语

质疑的频率和深度决定了学生进步的速度,要想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要具有锲而不舍地精神,把这项工作贯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疑的好习惯。在新课程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振起来。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