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学类读物中常见的插图问题
2020-12-07刘瑾
刘瑾
(崇文书局,湖北 武汉 430000)
插图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文学类读物中,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辅助文字释义,丰富图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一方面可以提升图书的趣味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插图和内容相辅相成,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插图是图书的“第二语言”。
文学类读物中的插图大多是针对难于理解的文字内容,或选择关键性的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由美编或专业的绘图者专门创作绘制的,多为彩色。这些插图包含的信息量较大,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绘图者没有认真阅读文本、知识储备不足,图书编辑重文轻图、把关不严,都可能造成插图错误。
笔者在日常对中小学文学类读物的编辑工作中,发现插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类型,有必要总结反思,加以避免。
一、思想政治性错误
对于涉及政治、地图的插图,要慎之又慎。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完整的中国地图中未画出南海诸岛,五星红旗中四颗小星的角度不对,等等。对于涉及民族、宗教的插图,一定要严格把关,衣着服饰、民俗习惯等要与事实保持一致,切不可凭想象随意绘制。在中小学读物中,还应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类的插图。
二、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绘图者知识储备不足而责编没有认真审图。如某图书中《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一诗的配图是一排向日葵,这就是因为绘图者把诗中的“葵”错误地理解成了向日葵,实际上这里的“葵”指的是葵菜。再如某图书中有一副春节贴春联的插图,贴在右边的一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贴在左边的一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根据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以判断,绘图者将左右联的位置画反了。中小学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关键时期,书中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对他们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编辑除了确保文字内容正确,也不能忽视插图中的任何细节。
三、不符合历史事实
这类错误在历史故事、国学读物的插图中容易出现,往往是由于绘图者缺乏相关历史常识,在绘图时又未认真查证。常见的错误有将古代汉族服装画成了左衽,先秦时代的人物在纸上书写等。某图书中唐玄宗羯鼓催花的故事,插图中画的是大鼓,而不是羯鼓。苏武牧羊的故事中,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放羊,说除非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放他回汉朝,而插图中画的却是一群绵羊。
四、不符合生活常识
有些插图中会出现不符合生活常识或常理的细节,如人物用左手挥毫泼墨,少先队员举左手敬队礼等,造成此类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美编在排版时无意中对图片进行了镜像处理。某图书中《黄鹤楼》一诗的插图中,空中飞翔的黄鹤双脚弯曲在肚子下,实际上鹤飞行时双腿应是并拢伸直向后。又如某图书插图中的魔方,有两个面的中心块都涂成了黄色,实际上三阶魔方六个面的中心块一定是不同的颜色。还有,随意将海滩上的小螃蟹画成三对足,给“盲婆婆”戴一副眼镜。诸如此类的小错误,看似无伤大雅,但也可能给学生传授错误的常识。
五、图文不匹配
出现图文不匹配的情况,原因有很多种。有时是因为绘图者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如某图书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写道“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插图却画了一只烤鸡。有时是因为绘制线图和上色的不是同一个人,如某图书中《精卫填海》故事里说精卫是“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插图中精卫鸟的颜色却与文中描述完全不符。又如,文中说的是“白兔”,图中却画只灰兔;文中是“高粱”,图中却画成了水稻的样子;文中说“过六岁生日”,图中蛋糕上只插五根蜡烛;“接天莲叶无穷碧”,诺大湖面却只画了寥寥几片荷叶;王冕的《墨梅》,插图的画卷里却是一树红梅。细心的读者很可能因为这样一些小错而对图书的整体品质产生怀疑。
六、图文不照应
文学类读物的插图内容大多选择文字中的关键情节,辅助学生理解作品。如果插图位置不当,比如跟对应的文字相隔较远,或分布在不同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便,甚至产生困惑。出现上述情况,是排版人员对图文内容不了解,随意编排,这就需要编辑审稿时联系文意,并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进行调整优化。
七、前后不统一
中小学文学类读物中,不少故事中都有多幅插图,或有若干贯穿全书的人物,这时就要特别注意前后统一的问题。如某图书中连续几幅图中出现的同一人物,头上的蝴蝶结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背的书包有时红色,有时粉色。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排版时不小心做了镜像,有的是因为绘图者上色时随心所欲,没有前后关照。
要避免上述插图错误,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编辑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中小学文学类读物中,插图有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插图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图书的编校质量,也会妨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给学生传授错误知识。编辑要抱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把图书质量关。不可重文轻图,只关注文字内容,而忽视插图。
(二)编辑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中小学文学类读物内容丰富,插图中所涉及的信息多而杂,出现的错误也五花八门。要想发现插图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编辑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既要具备扎实的编校基本功,又要掌握相关的文史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积累,也就是说必须是一个“杂家”。
(三)编辑在审稿中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编辑在审稿时要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遇到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必须不怕麻烦,认真查证相关资料,或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或专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放过任何细节,反复推敲。遇到典型问题要及时记录,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对插图错误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插图是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问题对图书的编校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编辑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提升业务技能,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与美篇及绘图者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打造图文俱佳的精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