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7刘芬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图课文

刘芬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六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阅读。但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常采取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阅读的情况,此种阅读背景下,老师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消化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此问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及质量。将思维导图这种创新的辅助工具引入教学中,可以突破阅读教学的困境,让学生逐渐感受阅读的魅力。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的含义及优势

(一)含义

思维导图还可以称之为心智图、脑图,它是一种利用图形结构帮助人们思考的辅助工具。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阅读文章的中心主旨,再从中心主旨进行发散性的阅读,将文章的各段落联系起来,将文章的整体脉络梳理清楚,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消化和吸收,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发散,并让学生在不断展现自我想象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

(二)优势

第一,激趣,提效。小学生之所以出现理解难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思维水平有限,无法对所阅读的抽象内容进行具象化的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阅读,阅读效率低。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简单明了、色彩鲜艳、生动灵活的特点,可以将原本抽象的阅读内容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进行表现,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将之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生阅读水平及效率。第二,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优势能够弥补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无目的的学习问题,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发散性的工具,将之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通过绘画各种类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促使其思维的不断发散和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简化学生的阅读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所以,需要将思维导图贯穿学生的阅读过程。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略读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其课中的学习才会更加高效。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略读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对课文描述的事件、思想、描写细节等进行把握,在脑海中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比如在教学《观潮》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的略读更加有方向,老师可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湖的呢?”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略读时,会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这样学生便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要点,并通过对其延伸的方式,对课文段落有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把握文章的大概脉络,这样学生在后续深层次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略读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对其进行细化处理即可,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精细化的阅读。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前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略读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的阅读更具顺利的推进。

(二)思维导图在精读中的运用

略读只能让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要让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对知识进行吸收,还需要将思维导图在精读课中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课文时,课文中有描述桂林山水的词语,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两个最恰当的词语,如山清水秀、江山如画,在深层次阅读桂林中山和水的过程中,感知这两个词语的深层次含义,感悟桂林山水的美,让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对课文的知识及情感进行吸收和内化。在这样的精读过程中,能实现化难为易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及魅力,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总结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解决学生阅读困难、阅读思维不足的问题,能更好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效率。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意义重大,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图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第6章 一次函数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