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12-07鲁志成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导学式创设教学法

鲁志成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独石沟乡中心校车厂沟小学,河北 宽城 067604)

导学式教学法以针对性的教作为教学前提,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应用的主要目的,以教与学的结合作为实施的关键,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智力得到提升为发展方向。小学数学学科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将导入式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提升小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应用

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培养基本数感,具备初步的运算能力,并对数学模型有一定的认知,使学生对生活中“数”产生正确的认知,对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准确地理解并能够较完整的表述,对数字符号的变化产生敏锐的判断力,并掌握其变化规律。其中运算规律是数与代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等式、方程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追求科学性,而忽视数与代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使学生对其本质的掌握存在较大的困难。

导入式教学法强调以充分的课堂新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立与问题相匹配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解释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综述,全面巩固扩展为教学模式。导入式教学与小学数学中数、运算、量、式、比例、规律、应用等特点相匹配。例如,在“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课程中,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等实体,引导学生将称重与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相联系;其次,教师引入新课程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并组织学生参与实体书本、苹果等称重操作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生操作中有目的的创造问题,如为什么同是一千克苹果数量却存在差异等,使学生自主探究方向明确;再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操作中所获得的收获,如苹果的个体大小存在差异或导致重量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克与克的共同点及应用范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的应用

图形与几何领域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其形成一定的推断能力为教学目标。但传统教学中通常忽视对小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引入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针对小学空间观念培养的特点,结合小学生所能够接受,理解的测量、图形变换及相互关系的难易程度完成教学。例如,“周长与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情境创设,如小白兔拔萝卜等,在情境创设的同时抛出与新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猜想,如小白兔拔萝卜过程中怎样使其走的距离不变却吃到最多的萝卜,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主探究,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后,应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将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答案进行总结深化,完成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会新知识。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的应用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分析观念,对随机现象产生一定的认知,进而在大量的数据信息中学会寻找规律。而传统教学由于教学方式较枯燥,使学生对大量数据产生畏惧心理,而导入式教学法引入课堂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例如,“统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统计相关的情境,并使学生认识到情境中出现的矛盾,如利用视频展示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买了3 个苹果,2 个鸭梨,5 个橘子,3 个香蕉等,在视频播出后,提问如何使妈妈记得其每种水果买了多少个呢,由此结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勾画简单的统计图、表,并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在学生统计图、表勾画熟练后,引导学生对创设过的情境进行反思,由此实现学生数字规律认知的培养。

除以上具体教学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后实践中也可以得到利用,引导主体通常由小学数学教师转变为学生家长,教学效果仍较理想。

通过上述分析,将导入式学习法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是由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小学阶段教育目标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通过教、导、学的有机结合,使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与小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有机结合,在认同比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是建立民主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导学式创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初探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