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探索
2020-12-07周良
周良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引文:中职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中职院校以为社会输送优质职业型符复合人才为目标,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和国家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提高,不仅要具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更应当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围绕着中职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渗透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中职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社会责任意识,主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它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质。将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不仅推动了语文教学本身的发展,也是当代中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1]。具体来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终将会步入社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自己的人生光彩。因此,每个学生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这些问题关乎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我们可以用职业社会责任意识对上述问题给出明确答案: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在其在校接受教育的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首先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学以致用,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高远的志向。有国才有家,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祖国有最真挚的热爱,为祖国建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奋斗,这是每位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学生应当通过语文教学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志存高远,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
(一)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育思想的革新。思想指导行为,应当从思想源头上解决问题,上文已经提到,中职教育和普通的中学教育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职教育应当同时加强文化课和职业技能培训,双管齐下,不可偏废,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职业技术人才。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思想和模式也应当存在区别,中职语文教育应当体现教学思想,注重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育[2]。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育应当关注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将语文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起来,使中职语文教育在职业精神的熏陶之下具有更加丰满的内涵,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精髓,在提高学生对字词句和段落的掌握、丰富学生语文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服务。
(二)在语文教学中灌输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思想
在具体操作方面,作者建议,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展开具体的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运用,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教导学生树立计算机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不应当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去做黑客、木马病毒等违法犯罪的事,而是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为社会创造价值;再比如针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在培训其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应当教育学生在工作当中要诚实守信,不可运用专业知识去做假账、错账,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价值[3]。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职业道德精神,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道德标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运用其职业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让理论为社会实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三)扩展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
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而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语文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皿”,让语文教育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工厂和优秀的企业中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扩大知识的外延,使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所依托。
结语: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树立学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