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塞尔努达诗歌
——以《有些身体像花》为例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文体学塞尔语境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一、引言

路易斯.塞尔努达(1902-1963),西班牙塞维利亚著名诗人,是“二七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1938 年因西班牙内战(1936-1939)被迫流亡开始直至1963 年于墨西哥城逝世,二十五年间辗转多国直到客死异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流亡诗人。

塞尔努达以其独特的流亡经历和作品风格在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备受布罗茨基,哈罗德.布鲁姆,奥克塔韦尔.帕斯等名家推崇。被誉为“诗歌艺术的圣人”,“最伟大,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西班牙语诗人”,同时因其作品在不同时期分别呈现法国超现实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及英美现代诗歌的风格,还被称为“欧洲诗人”(汪天艾,2013)。

说到塞尔努达的诗歌创作风格,帕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学习期、青年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各不相同。学习期的作品以表达情爱为主;青年期的重要标志是其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吸收,叛逆精神的表达和其同性情欲毫无保留的表达;成熟期诗歌的特点体现在其具有英美抒情诗的风格以及对故乡塞维利亚的怀念;而衰老期的特点在于其诗歌一改前期的华丽,无论从节奏韵律还是遣词造句上都变得单调朴素。

《被禁止的欢愉》是诗人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其内容和主题上突出表达了诗人对同性情欲热切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痛苦,同时大量“身体”意象的运用和描写也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另外,通读诗集我们还能发现大多数诗歌风格方面除了贯穿始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体裁方面颇为自由并没有明显的格律特征,这便使得传统从总体布局、音步、韵律入手的诗歌分析方法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要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该时期塞尔努达诗歌的总体特征与风格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支撑。

二、文体学及系统功能文体学

(一)文体学

现代文体学始于二十世纪的英美和欧洲大陆,发展至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流派,如统计文体学、转换-生成语法、心理文体学、俄国形式主义文体学、日内瓦学派、法国结构主义学派、英国学派等。现代文体学争论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体风格的定义,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胡文仲,1984)。如果说前者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或对象,那么后者则直接影响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系统功能文体学区别于其他文体学派,不局限于形式于内容的关系,而是运用概念、人际、语篇三元交叉的分析模式并认为文体风格取决于讲话者或者作者在三部分中的同时做出的选择(刘世生、朱瑞青,2006)。因而在面对体裁较为自由的诗歌时,系统功能文体学可以发挥其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优势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解读诗歌。

(二)系统功能文体学

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刘世生、朱瑞青,2006),其主要有六个核心思想:元功能、系统、层次、功能、语境和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胡壮麟,2005)。本文将着重从语境和元功能中的概念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所选诗歌。

1.语境

人类所有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胡壮麟,2005)。因而无论是从语言的哪一种元功能入手都有必要结合语境的思想对语篇进行分析。

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环境。作为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环境的语境称为“文化语境”,作为某一交际事件的环境的语境称为“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体现,文化语境是由无数具体的情景语境来实现的(刘世生,2006)。

情景既包括讲话的环境,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也指语篇内的环境,即上下文(张德禄,1998)。情景语境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胡壮麟,2005)。语场指语言活动论及的事情,语旨指语言活动参加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指用于表达的渠道以及修辞方式(刘世生,朱瑞青,2018)。

2.元功能及概念功能

元功能指的是,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和人类交际的工具,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胡壮麟,2005)。而这些功能可以具体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分为经验和逻辑两个部分,是说话人对现实和内心世界经历和意识的表达和其语言的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体现。概念功能的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逻辑功能又由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关系共同体现。

元功能和情景语境联系紧密,概念、人际、语篇功能分别受到语场、语旨、语式的影响,因此要想更加全面地解读塞尔努达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我们不妨从概念功能和语境的理论出发,将诗中各种意象的意义和诗人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探讨诗人该时期作品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有些身体像花》的功能文体解读

有些身体像花

有些身体像花,

有些像匕首,

有些像水流;

但是所有这些,早晚

会变成灼痕在别的身体里放大,

由于火焰从石头变成人。

只是人总向各方乱撞,

恣意梦想,与风竞相,

直到有天灼痕消失,

他们变回任谁路上的石头。

我,不是石头,而是路,

那些赤裸的脚穿行的路,

我因爱而死为他们所有人;

给出我的身体任他们踩,

哪怕这条路带他们去追逐野心或者云,

却没人明白

什么野心或者云

值不上交托的爱。(汪天艾,2017)

(一)语境

1.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对语言系统起决定性作用(张德禄,1998)。毫无疑问这首诗歌的创作离不开塞尔努达当时的亲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该诗歌所在诗集《被禁止的欢愉》创作于1931 年,此时的塞尔努达认识并爱上了年轻的加利西亚演员塞拉芬,但后者并没有认真对待诗人真挚的感情,这段关系也很快破裂。诗人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满足的同性之爱也促进了《被禁止的欢愉》等同时期相关诗集的诞生。诗歌无论主题还是内容都和诗人的这段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诗集既延续了超现实主义风格,更加注重对欲望的表达(汪天艾,2013)。同时也宣告他的反叛与痛楚,同性情欲梦想坍塌的缘由:种种社会规则的限制,自己身体的牢笼,因压抑和自我中心而囚禁欲望(汪天艾,2017)。另外通过了解塞尔努达的生平还可以解释其该时期的超现实主义创作风格。1928 年年轻的塞尔努达曾在法国图卢兹担任西班牙语助教,而正是在四年之前,“法国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掀起了这场席卷欧洲大陆文化运动。因此可以说诗集《被禁止的欢愉》的风格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当时的文化语境。

2.情景语境

“身体”意象是塞尔努达诗歌中重要的文学符号之一,被诗人反复运用,在表达不同主题时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描写爱情的诗歌中象征着情欲,而在表现热望与现实对立的主题时是一种世俗的符号。《被禁止的欢愉》便使用了大量的“身体”意象体现诗人对“另类”爱情的坚守和满腔炙热的同时,也变现了一个作为精神的异邦人和局外者的孤独(蒲炫桦,2017)。

《有些身体像花》无论从题目还是整体内容上看“身体”意象都是诗歌的中心。该诗的语场便是诗人以“我”的身份,通过对“身体”的描写和对“人”的讨论,向读者表达自己的独特爱情观。所有的“身体”都会经历“成人”的过程,“人”总是自私的,因而“身体”间也因此随时间的流逝而彼此疏远。暗示每个人都会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感情总是因个人的自私而终结。人们总是在这样的感情道路上前赴后继,而只有我“明白”爱情的真谛,即奉献一切的“交托的爱”。语旨在这首诗歌中主要体现在“我”和其他“身体”“人”之间的关系。“我”是讨论的发出者,“身体”和“人”是讨论中的主要部分。诗歌的语式以陈述的方式为主,交代了前面所说的几个主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且运用到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身体”“石头”“灼痕”“人”等几个意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表意系统(黑宇宇,2017)。使表达效果更加生动的同时,也增添了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二)概念功能

1.及物性

语言可以帮助人类在复杂的世界传递经验。当语言用户选择不同的语言传递经验时,实际的选择往往是被自己的经验、情景语境和文化影响的(孙嫚嫚,2016)。及物性系统便是通过对人类经验的分类从而更为对其有更为全面细致的理解。

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各种过程都有相应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通过分析和归类发现这首诗内容上主要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只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胡壮麟,2005)。

诗歌的第一段主要体现的是关系和物质过程。开篇三个以“是”字连接的内包式识别型关系过程表达“身体”的多种多样,意在将“身体”意向与现实相连却又不同于现实。这里的“身体”既可理解为真实的身体也代指普遍意义上的人,每个人天生各异,每个身体都各不相同。最后的三个小句体现的是物质过程。前两个小句的动作者都是前面所提到的“身体”但是存在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身体”变成“灼痕”再在“别的身体”里放大。这里既交代了所有“身体”的归宿也呈现了“身体”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尽管人生而不同,但是最终都会相遇相交,为彼此留下难忘的印记。虽然这里诗人所表达的是爱情的宿命,但是由表示“目标”的“灼痕”和表示“过程”的“放大”看来,人与人相爱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要经历刻骨铭心的痛苦。最后一个小句除了再次强调爱情的艰辛,还进一步说明爱情同时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一次“变成人”的历练。

诗歌的第二段在内容上是第一段更进一步的发展,描写“成人”之后感情双方的状况。该段主要体现的是物质过程,前三个小句是并列的三个动作,而且都是由同一个动作者“人”发出。诗人通过“乱撞”“梦想”“竞争”这几个动作过程意在表达处于感情之中的双方和所有人一样总是自私的,忘记了感情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后两个小句同样体现了物质过程继续前文的内容交代了爱情的结局即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褪去,感情淡漠,彼此之间留下的“灼痕”也随时间消失。“人”又变回“石头”成为被后人踏上的“路”。两段文字诗人用短短几个小句描绘了复杂的感情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在诗人看来,纵使爱情开始时热情似火,刻骨铭心,但不可避免地以心灰意冷结束,并且周而复始,所有人都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

第三段是诗人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主要部分,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前两个小句再次体现了内包式识别类关系过程,强调了“我”在“普世爱情”道路上不像众人一样是铺路的“石头”,而本身便是一条“路”,扮演着先锋队和引领者一般的角色。并且,主语“我”被逗号隔开,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效果。后两个小句是两个物质过程,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将至死追求自己坚信的爱情并将为后人铺平道路,扫除艰险。其实这里表达了塞尔努达对自己同性取向坚守和成为自身群体的先锋的决心。诗歌最后的三个小句仍然是体现了物质和关系过程。“野心”和“云”在最后几个小句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两个过程中扮演了成分。在物质过程中是动作者走上“我”这条道路的后来者的目标,表明“我”铺就的这条道路同样可能会将处在相同境遇的后来者引入歧途。在最后的关系过程中诗歌将“交托的爱”比作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在诗人看来,无论是大多数人还是和自己有相同境遇的人他们之所以都在前两段的提到的爱情轮回中徘徊,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得“爱”的真正价值。无论是“自私”,是“野心”还是“云”,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取向,在爱情之中都只是次要的。

一般说来,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而表示叙述意义的则多数是物质过程(黄国文,2001)。该诗歌主要使用关系和物质过程,突出了诗人强烈的抒情说理欲望。

2.语态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如果说及物性是以交代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反应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态则是已交代某一过程首先与哪个参与者建立联系。语态分为中动语态和非中动语态两大类,其中非中动语态又进一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胡壮麟,2005)。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首诗大部分内容是以非中动语态呈现,即各个小句描述的过程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胡壮麟,2005)。并且大部分都是主动语态,比如像“有些身体像花”,“我,不是石头,而是路”,“给出我的身体仍他们踩”等几个小句,从侧面体现诗人表达其独特爱情观和情感诉求的坚定和直接,印证了诗人该阶段诗歌创作的总体特点。

(三)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所具有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总的来讲可以分为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关系。其中相互依存可以从并列和主从关系两个方面理解而逻辑语义关系又可以从扩展和投射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扩展分为详述、延伸和增强三种方式而投射主要是指通过一个小句引出另一个小句的语言现象(胡壮麟,2005)。在这首诗中,有以下几处突出体现了逻辑功能:

开篇的三个小句体现了明显的并列关系强调了“身体”的多样性,为后面暗示“身体”和“人”的联系以及“爱情”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另外这种并列关系也突出了“身体”意象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段开头叙述人在感情中的自私,“恣意梦想,与风竞相”体现了并列关系,也作为前一部分的补充和其形成了主从关系,而且从逻辑语义关系的角度看还体现了延伸式的扩展关系。后面的两个小句同样如此,分别与前一部分构成主从关系,延伸扩展前一部分的内容。如此一来,诗人在这一段对自己爱情观的表达通过上述相互交叉的逻辑功能关系显得更加生动有力并且条理清晰。

诗歌的第三段依然体现了明显的相互依存与逻辑语义功能相交织的形式。在诗歌第一行诗人用逗号将原本可以是一个小句的文字分割成三个部分,增强了三个成分之间的并列关系。紧接着的第四个小句和前一部分构成了延伸式的主从关系,将“路”的内容进一步扩展。“赤裸的脚”有纯洁无瑕的意味,同时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意在说明“我”将成为那些和自己一样迷茫的群体的先驱。这样一来既突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爱情观和人生观的坚守,也使得第三段作为抒情说理的最后一段在开头便奠定了坚定的语气。后面两个小句再次形成了并列的结构,“因爱而死”对应“献出身体”,“为他们所有人”对应“任他们踩”。除此之外这两个小句还相互构成了详述式的主从关系,死亡与献身都表达了“我”的身先士卒的决心。本段的后半部分作为诗歌的结尾,连续运用了几个从句,形成了层层相扣的主从关系。“哪怕这条路带他们去追求野心或云”是前一部分的依附成分,以增强的方式扩展了“我成为路”的条件,而“野心”和“云”在这里形成了并列的关系,实际上表达的和前文“恣意梦想,与风竞相”类似。这里表明尽管“我”的一己之力十分有限,但却仍然坚守。最后几个小句将“爱”作为支配成分,并和第一段照应,强调了爱情对于“身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作为最后一段,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相比前面更为强烈。最后一段写道的“爱”相较于第一段所说的感情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而言,更想突出“无私的爱”的重要性,并且这只有“我”能够明白,从而侧面反映出诗人欲望和理想的独特性。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文体分析提供了一套较为全面并且实用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结合了其中概念元功能和语境的基本思想对塞尔努达的超现实主义时期诗歌《有些身体像花》进行了分析。通过如此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式,重新认识了诗人对爱情和理想的奋不顾身,对现实的不满和欲望的表达。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诗中描写的爱情悲剧都来自于亲身经历的挫败和现实社会的打击,看似没有规律可循的诗句和表面上难以理解的意向其实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深刻的意义。在此所用到的只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冰山一角,并且西班牙语诗歌还具有其本身的语言文化特点,因此我们的文体分析还有待发现和尝试更多的视角和方法。

猜你喜欢

文体学塞尔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跟踪导练(三)2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