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卦掌美学研究之“顺”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劲力拳种技击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在易学理论及“儒”、“释”、“道”思想的影射下,八卦掌形成了以“顺”为核心的美学理想,“顺”即为自然美,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心灵深处的美学感悟。“顺”是哲学的范畴,是各种阴阳对立因素达到协调的状态,是处理矛盾对立两极的基本准则。“顺”的范畴,是人们文化思维意识在美学领域的体现,并广泛的渗透到各种艺术领域审美理想中,自然也包括武术的特色拳种八卦掌。

一、“拳势顺”

“势”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有关“势”的论述最早见于中国的书法,而后引入文学领域,此后“势”作为论书、论画、论诗、论戏等形式的现象就习以为常了。武术是以中国文化为指导思想的,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书法、绘画、戏曲等可谓一脉相承,在武术中的各个拳种都渗透着“势”的美学意味。作为传统美学范畴的“势”所传递是内外冲突所表现的“力感”及给人强烈的动机,透视出“阴与阳”的哲学思想。“势”是注重内蕴生命力的,依附于艺术本体而具有生命流动性的。武术中的“势”是以“形”为基础的,更加有劲力变化及手眼的相随,武术中的“势”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形”和静态的“形”。

“拳势”又称“把势”,拳有定势,但用时却无定势。武术中的“拳势”本身就吸取了传统美学有关“势”的思想,所以武术各拳种套路始终讲究连绵不断、势势相连、气脉相随等。武术中有“静态势”和“动态势”之分,静态势表现为肢体平衡、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柔和美,动态势表现出行云流水、刚柔相济、连绵不绝的生命之美。

八卦掌的“拳势顺”表现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后攻其不备”,“势顺”则拳路通畅,劲力相随,则重心稳定处于安全之处。“势不顺”则拳路受阻,劲力不畅,重心不稳处于不利之态。正如歌诀中“进退退进随机势,只要腰腿巧安排”,由退而进或由进而退,皆借助于腰和腿的巧妙安排,才能随心所欲,得到有利之势。

八卦掌的“拳势顺”,还表现在演练拳法之时的丰满、浑厚、飞动之感。其一,表现在演练八卦掌时套路本身的顺畅之感以及演练者在运动之时所传递出来的劲力和威势之感。其二,蕴含着“视觉的张力”的审美特征,既包括在走转中所表现出的空间“静力感”,也渗透着空间“运动感”,这种特征为二者的结合体。所以八卦掌的“拳势顺”就是基于八卦掌的特殊之处,是以攻防技击融入到走转变化的拳术,因其走转变化之快,故而彰显它的特殊之处。故而其拳势具有“流动感”,连绵不断的步法、巧势起伏的身姿、奇异多变的拳式以及飞动的气势等,都为八卦掌的拳势之顺也。

二、“劲力顺”

“劲力”又可称为“气力”,其表现形式可以被人所察觉,劲力的顺畅是指用力的大小、方向、速度、长短等达到的一种协调的状态。在书法欣赏时,更多的美学大师会使用“劲力”描述书法家的点、画、线、条,如书写时讲究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点画势尽,力收之”等。“劲力顺”是书法家们练习和欣赏书法时,所要表达的一种对于书法整体的内在灵动感。对于中国武术来讲,武术中“劲力”或“气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套路的演练及技击格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神韵和外在形式的张力之中。

八卦掌的“劲力”之顺,首先体现在用力顺序,在这体现在用力的“度”。其用力顺序八卦掌讲究“力至于发,发之以力;力之来,成之于手,主宰于腰,辅助于足,八卦掌之使,其用力由脊而肩、而臂、而指”,所以手之根在于腰,身之本在于足。其用力的“度”表现于用力不足,则筋骨松懈;足则骨节张开,其力必厚,非一般的着力可达到这种效果。并且保证意到力随,又不可无存力,否则必难变化,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又不可过力,过力收则难。所以八卦掌的“劲力”轻则喻于游丝,重则喻于泰山,故有“一羽不能加,猛虎不能遏”之言。用力轻则手足轻灵,变转自如,有如蜘蛛游网,蜻蜓点水之意。所以其外体虽轻,而其聚精会神,气贯四肢百骸,实含有百倍刚毅于骨内,所以用“轻则轻于游丝,重则重于泰山”,来阐明精妙之境。

八卦掌的“劲力顺”主要还是表现于技击格斗之中,在与人打斗较力之时,须切忌劲力使用之法。“发招时须有存力,不宜使全力泄之,人拒我柔之,人变我亦变,人走我亦走,人侧我趋正,人前我直穿,人高我低,人低我斜,务使不得力于我,我要得力于人。”倘若我动若有含蓄力,不可用之过猛,猛则遇空即失。用力不可先足,先足无继续力。力之初发用五成,见其根拔身懈,再续力四成。如此,人不足而我常有余,变招自灵,进退必利,乃为常胜之道。且动之力由斜以求正,由曲以求伸。

八卦掌的“劲力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及“守柔处雌”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八卦掌在技击和劲力的运用讲求柔化,不以气力胜人,利用动作的轻松和谐,“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正是如此,方能体现出八卦掌给欣赏者一种拳势流畅、神采气定的美学感受。

猜你喜欢

劲力拳种技击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
中国武术运动中劲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