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述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夹竹桃文本细读爱因斯坦

(甘肃省和政县陈家沟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新的课程标准中,语言运用被定义为语文学习的具体目的之一,而文本细读教学法能够让老师进一步厘清文本当中的多层内涵,使得教学文本当中的各项结构更为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至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生成的规律,感受字词句篇之间的韵味。基于此,本文将展开以下几点论述。

一、细读文本的语言文字

文章当中的语言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体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意蕴,有的时候仅仅是几个词语的精准使用,或者某个句式的巧妙组合,就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匠心,就能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质载体。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陆游的《示儿》(都出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这两部作品当中,前者体现出漫卷诗书喜欲狂,而后者则体现出悲凉之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紧紧把握住“喜悦”和“悲凉”两个词,就能够将诗人的家国情怀进行一个深入的理解,为何而喜?为何而悲?喜到怎样?悲到怎样?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阅读的方式深入透析,就能够体验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白,对于两首诗的情感脉络也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而不至于只是生硬的“爱国”两个字。

二、细读文本的文章结构

文本细读当中结构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要素,一篇文章,其精巧的结构,往往让人耳目一新,更有甚者为文章增添色彩,但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在细读文本的时候,需要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对于文本的环境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比如说在六年级《夹竹桃》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上体现的两大特点:首先是采用反衬的手法从侧面赞美夹竹桃,作者不惜笔墨,用大段文字描写那些花期短、韧性差的常见花,描述它们开得风风光光,争奇斗艳,主要原因是作者想通过对比的方式,反衬出夹竹桃的特点。在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反复对比朗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夹竹桃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其次,课文按照先概说再分述后总结的结构方式介绍夹竹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细细品读,理解作者在第一部分,介绍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第二部分,从夹竹桃花的颜色、韧性和香气等方面来进行介绍。最后,阐述作者对于夹竹桃发出的赞美,在此过程中感受作者布局的精妙。

三、细读文本中的联系性

小学语文学习当中联系上下文,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当中,联系跨度有多大,程度就会有多深。比如说在《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当中,就存在着两处呼应之处:第一处是天气闷热和后文的“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遥相呼应。同从内在关联上来看,雷声并不突然闷热的天,也很容易打雷下雨。在第二处是写到森林的时候,作者只描写了美好的蔷薇,而没有提到其他景致,这种以一当十的作用,为后文保护蔷薇花埋下伏笔。事实上,从呼应角度上来讲,这篇文章是比较刻意的。这对于学生联系上下文和优化教学手法有着一定的启示。

其次,背景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文本表达当中,作家往往采用的是隐晦而含蓄的表现手法。所以要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必须要认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章的时代背景。如果不加以理解,可能会南辕北辙闹出笑话。比如说在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作者用简练的手法,对于爱因斯坦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爱因斯坦,而爱因斯坦却先对小朋友说“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所以在这一描写之下,学生们或许会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做事糊涂的老头。在文本细读的时候,应当采用把“课文读厚”的策略,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以及为科学研究忘我的精神。这样一来,才能够丰富其伟大科学家的形象,使得这一形象真正走入学生心里当中。当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一生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科学事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自己的穿衣打扮时就能够理解爱因斯坦的行为,心里也会升腾起一种崇拜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能够带动学生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文本细读不仅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教师本身所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在对于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当中,应当彰显出文本当中所蕴含的丰厚意蕴,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得文本当中的情感进一步流露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润,这与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符合。

猜你喜欢

夹竹桃文本细读爱因斯坦
一支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爱因斯坦的梦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