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批改 快乐习作
——作文批改之我见
2020-12-07杨扬
杨扬
(重庆市綦江区中山路小学,重庆 401420)
如今,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只看分数和评语”的现象。学生认真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佳作后,本期望着能得到好的分数与评语,可是毫无新意的作文让老师在疲惫批改之下只能得到不太满意的结果。所以,作文就存在着“学生难写、老师难改”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都特别反感作文,对于作文教学课,更是学生应付写,老师应付教。怎样才能改变老师孩子对作文的恐惧,让他们从心底爱上作文呢?这就要求必须更新作文的评改观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批自改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还提高了阅读鉴赏水平,互评作文是送给学生的一双慧眼。
学生自我批改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地修改中。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学生互改作文,就像是给孩子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水平的作文,学习优秀作文的写法,摒弃不良作文的敷衍。在阅读别人作文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文方面的不足与优秀,择优而学,收获多多。鉴于以上原因,我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坚持着培养着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批改作文创造条件
作文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文章,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修改作文创造条件。抓好最典型的好文章,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学习同学佳作中的长处,或是简练优美的语言,或是准确地表达中心意思,或是巧妙的构思。
当然,对于学生作文中大家共同犯错的文章也应当面批、当面讲,只是为保护孩子自尊不要出示学生的姓名,单单就作文中的现象进行讲评并交流如何修改。
如此取长补短的讲评方式恰好为孩子们批改作文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孩子们能明确每次作文中的优缺点,有针对性进行评改。
二、亮点批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高。例如学生在赏析优秀作文时,教导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并用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进行再创作,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拥有大量的素材来引用或者借鉴。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特别值得抓的是中等水平作文中亮点,哪怕只是一句话的表述很值得借鉴,教师在指导学生批改时,也要让学生对这些闪光点进行发掘,并且赞同性地指出,还要以一定鼓励性的话语作为简单标注。这样学生既能学到好的写作方式,在老师与同学的鼓励下对作文的兴趣也会更为浓厚。
三、错误指出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汉语又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同音字、形近字错用是作文中最常见的现象,而作文中的病句更是普遍。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错误,也指导学生去发现,并用相应的符号指出。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避免错别字与病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针对不同的错误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批改,学生能更容易看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也提高了作文的批改效率。但是,这对于语文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可能会更难一些,这时,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与帮助,还可以给他们委派小老师。久而久之,他们在指出别人作文中的错误时,也避免了自己的错误,真是一举数得。
四、组内组外,相互学习
四人小组是我们平时固定的组别,但每一次的作文不是只给固定的孩子批改,而要每次交换对象。组内批改完后,还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批改。这样,就能让孩子读到更多同学的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不仅是只看别人的作文,改别人的作文,还能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批改的方法。就是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我常常看到在课间学生们聚到一起改作文,不时听到:“他的这个词用得不恰当,这个句子不通顺,应该这样改……”。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能更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作文批改,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批改作文的兴趣,更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不断提高。而且,这样的方式真正能将作文课堂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