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

2020-12-07马玉萍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马玉萍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乔家湾中心幼儿园,山西 临汾 041200)

一、对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原因的深入剖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对小学生基本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家长们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迫切地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学习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使得学习占用了幼儿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具体表现为幼儿除了在课上学习必备基础知识,还要在课后参加辅导班等。在社会环境和家长错误教学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幼儿教育中的学前教育开始提前小学化,家长都希望在学前教育中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幼儿未来升入小学打好基础,做到“名列前茅”。因为幼儿园的教学需求会时刻根据家长的意愿进行动态调整,家长的这种诉求使得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小学化。

(二)以考试论成败的传统思维影响

我国古代发展出一套完善的考取功名的科举制度,以考试论成败的传统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和科举制度存在着本质区别,但这种以考试定胜负的传统观念仍未纠正过来。新课程改革更加提倡素质教育,注重于让幼儿在多元化智能方面发展。但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只要孩子的成绩够高,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小学课程的学习,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就。这使得家长们在幼儿智力还未健全时就促使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其进行无节制的知识灌输教学行为,希望幼儿能在学前教育中就会认识生词、学会基础加减法等。从表面上来看对孩子有利,但实则扼杀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整个人的性格发生改变,不能体会到孩童时期应有的乐趣。

(三)不正当小学入学学前考试的影响

许多民办小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会美其名曰打着只招收优质生,进行入学前考试的行为,即使国家教育部不提倡并禁止这种行为,但还有许多小学在入学时设置了入学考试。家长本着提高幼儿学习成绩的心理意愿,让孩子在学前教育时就开始高强度学习,以便顺利通过学前考试,接受更优质的小学教育。这种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幼儿教育中的学前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此外部分幼儿园对小学基础知识的提前教学缺少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规范,使得幼儿对小学生教学内容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起到为小学教育奠基的作用。

二、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占有同等地位,在幼儿眼里,父母亲就是学习的榜样,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幼儿的成长过程起着重要影响。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趋势的重要原因中,有一条就是家长错误的教学观念和不当的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更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更新成为幼儿园园长关心的重点问题。首先教育部门要安抚家长担心孩子“无学可上”的担忧,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和划片入学,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其次教育部要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小学低年级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严格区分,界定明显范围,从根本上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趋势;最后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长错误教学理念的更正工作,改变其“考试第一”的错误观念,为幼儿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

(二)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监督

针对现阶段许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趋于小学化的现象,有关教育部门要做好对幼儿园和各个小学的监督教育工作,真正杜绝“小学化”问题的出现,为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优质的办学环境。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资金投入,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起到扶持作用,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其制定正确的发展方针,避免陷入小学化的误区。合理制定关于学前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评价分数高的幼儿园进行嘉奖鼓励,对分数不及格的幼儿园进行整改停顿的处罚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对小学化问题的处理。

(三)做好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教学内容衔接

学前教育的原本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完美对接,使其能更快地融入到小学教学环境中,因此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应当做好对过渡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结合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实际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前教育阶段策略。教育部门也应该对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进行一定指导,出台相应规定来对幼儿的入学指标、成绩评定等加以规划限制,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产生。

综合全文,为了避免幼儿园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趋势,教育部门应当以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工作为主,严格界定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范围,加强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督,才能营造出优质的教学氛围,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将来升入小学奠定良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