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

2020-12-07冉素萍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冉素萍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贵州 铜仁 554100)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毋庸置疑,学生的个性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同时,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使课堂充满乐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这种特殊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就算是双胞胎,外表相似,思维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例如,内向的学生不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嘲笑,如果老师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个性,就很难给予鼓励。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

(一)结合生活教材

生活教育体现了“知识就是能力”的教育理念,也算是打破了传统的旧教育,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的个性化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他们会对有趣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要实现教与行的统一,必须做到“教”、“学”“行”相结合,这一理念需要在教学中贯彻和实施。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听课很安静,只是偶尔做笔记,而有些学生则从头到尾做笔记,有些学生喜欢和别人交流,而有些学生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不同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同,教师应该尊重自己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学习风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前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备课。教师可以先把一些喜欢的问题放在一边,留出一些时间来引导他们学习,同时也给学生有自习的空间。这样,课堂上既有讲课时间,也有自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除了课堂教学方法,作业也应该有所不同,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选择分步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发挥自己多学的主动性。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老师需要给他们一些基础作业,巩固学习效果。从课前准备、课堂出勤、作业布置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个性化评价方式

(一)个性化

过去,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完全基于差异化理论,随着新课程改革,这种基于分离理论的评价方法已经受到学生的排斥,特别是在小学。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有趣的东西都感兴趣。因此,应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纳入考核内容。比如,可以安排手工作业,通过完成手工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展开更全面的评价。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前后比较,例如,这个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以为学生在这段时间学习不好,可以第二次考试后比较两次测试的学生是否有变化,以便进一步分析学习效果。纵向比较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客观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负面评论过多,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学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令人鼓舞,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努力学习。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障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个性化评价,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取客观的评价。

(二)真实化

为了让学生积极学习,老师们越来越注重面对面的表扬,像是口头表扬,还有的老师会给学生送小红花,以此鼓励学生学习。而有的有些老师会用‘棒棒的’类似词语来鼓励学生。不过,每件事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把握,教师不应为了表扬而盲目表扬,否则表扬就会失去意义。好的表扬方法和表扬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但必须适当。太多的表扬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没有真正的判断,可以多表扬一些差生,而对一些好学生,则可以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进步,使学生得到好的学习跟全面发展。

四、小结

个性化教学对于教育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学生发散性思维强,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应依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大挑战。教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会用视频、动画等有趣的多媒体手段激活气氛,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形成新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