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及实施途径研究

2020-12-07张又梅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张又梅

(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中心小学,重庆 开州 405400)

引言

在汉语言环境中,语文不仅仅是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很多文学作品都被附加了道德文化价值,所以借助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德育价值分析

有研究结果证实,小学阶段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影响往往终身有效。而语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众多教材内容也给德育工作提供了充裕的资源。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对从小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深入挖掘小学语文德育价值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教材的德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缓慢发展的重要阶段,过多强制性的教学措施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约束,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实际上小学阶段也应当充分保障,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语文的教学不应当只是字音、字形、字义等内容的教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当对本次教学内容中的德育价值进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实现培育学生道德水平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纸上谈兵的道德教育并不会给学生的日常行为带来有效的约束。可以说这样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增长并没有实际益处,所以在深入挖掘教材德语价值的同时,还应当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保证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以班主任为代表的教师是大多数学生的崇拜对象,教师的行为举止也因此受到学生重点的关注和模仿。这就需要教师在校期间始终注意个人行为举止,强调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示范作用,避免不恰当行为影响德育工作效果。这也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知识体系,以更充沛的阅读量应对小学阶段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多方面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身为教师的榜样力量。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或思维模式,后期的修正工作将极为艰难。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注重自身行为之外,还应当格外关注授课阶段的语言,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学习体验。尽可能通过优秀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优质的基础教育环境,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三)借助课外活动增加体悟

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不应当一直拘泥于室内,而是应当适当的结合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更好的发挥德育工作的效果。已有教学研究结果显示,课外活动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性,教学效果也要优于常见的室内教学方式。所以德育教学的开展可以适当借助教学活动进行,减少室内教学时间空间与模式方面的限制因素。教师参考学生的兴趣方向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在准备阶段为教学活动赋予德育价值,在实际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德育工作中教学活动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将掌握的道德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达到真正培育学生思想道德辅助学生道德水平成长的目标。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角色扮演和竞争类教学活动具有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四)积极开展家校共育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家庭作为小学阶段承载了小学生重要成长时光的环境,家长也应当承担起一部分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就需要校方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灌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观念。积极组织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展开道德教育,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想要实现家校共育的价值,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家长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落实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道德教育,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成长提供实践空间。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并非能够短期内完成的教育内容,而是应当贯穿整体教育工作始终。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材德育价值的挖掘以及合适教学活动的应用,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优秀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提供榜样,积极开展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