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历史课堂的积极作用
2020-12-07兰春梅
兰春梅
(四川省中江实验中学,四川 德阳 618100)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广泛地应用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并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讲解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通过音频等方式作用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下我就现代信息技术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于历史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育领域里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史论结合、脉络清晰、跳跃感强,但内容不详。因此组织适当的素材,丰富历史教材内容,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以书本为基础,而且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新历史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我国历史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教学实际,予以优选、整合、提炼,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纯使用教科书、教参的老一套办法。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信息技术以大量的图文、声音、视频生动地再现过去,利用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特点,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历史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传统历史教学课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新的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网络资源的图片、视频,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兴趣,使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教学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利用网络搜集和整理历史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资料,搜集历史素材的任务先由学生完成,再交由教师审核、组织,然后返还给学生,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讲到《洋务运动》一节时,提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李鸿章的个人事迹,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李鸿章进行生平简介和个人评价。在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学生展示成果的基础上《从李鸿章看<洋务运动>》,并以此让同学们总结出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整节课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课程中知识复杂,涉及内容多,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历史课程内容讲解,学生容易感到厌倦,也难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可以依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强大的影音功能能够为学生再现历史场景,为历史课程的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和了解历史,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其以图、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单调,让某些理论性强的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得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氛围,还能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但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使用,多媒体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手段,需要老师的引导。同时也要避免教学课件过度花哨,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树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仍然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前预设好的问题来学习,学生成了教师问题的奴隶,课堂上积极主动提问题的学生相当少。在一个没有学生主动提问的课堂中,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多媒体的应用,能有助于改变这一现象。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给他们预留思考提问的时间,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让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大胆地对知识进行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教师鼓励学生拥有独到的见解,也就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新领域、新观念、新思维。
但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但更要鼓励他们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真正的还给我们的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的整合会显示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