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2020-12-07杨蕾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杨蕾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瑶浦小学,江西 抚州 344500)

音乐教学不仅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音乐乐理,还要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和歌曲故事。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都会有不同历史背景,这些音乐历史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拓展学生的认知面,使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对生活的启发,激发其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让他们认真生活,热爱生活。

一、音乐教育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审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在培育学生修身养性、社会道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思维审美、艺术气质等方面更是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通过音乐,培育出具有高雅情操、高尚追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初衷。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时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微妙的熏陶,而是无声无息中受其感染,产生情感变化。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感情教育,可以从情感入手,通过歌声的表达和渲染,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情的传递和交流,获得视觉、听觉上的美感,获得精神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力量,从而引起自身的情感波动并产生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感力量、提升情感层次、提高审美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认真聆听音乐时,人的身体运动和生理活动等均会产生变化。”舒适的音乐细微振幅可以很好地振奋人的精神和坚定人的内心想法,促使学生为了自己心中所希冀的目标去不懈努力。

二、音乐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课在咬字、音准、节奏、情感训练等教学过程中,由易逐渐过渡到难。在完成相应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讲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辅助学生理解。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其独特作用。心理研究表明,创造性可以通过针对的训练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将创造性的训练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这就必须提到音乐创造性教学,音乐创造性教学是指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运用各种音乐道具进行的教学活动。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乐观向上、具备一定的音乐涵养的社会发展中坚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为学生迈向更好的未来打下基础。又如:音乐多元化的冲击下,不同的音乐类型可以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轻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静谧,它的侧重点是在于营造出大自然的那种静心凝神的效果,和宇宙浩瀚无垠,人类渺小的感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而摇滚音乐更多的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感觉,在学生压抑的时候可以很好地起到发泄的作用。在创造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先探寻学生喜好的类型,在针对不同学生喜好的音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学生可以随着音乐尽情地释放内心的情绪。情绪发泄过后可以更好地投入生活,投入学习,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

三、音乐教育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认知。音乐教育充满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是以情感为主导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的统一,可以培养孩子有正确的审美观、感受情绪、耐心和聆听能力这样的一个教育。音乐的世界往往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精神文明。其次,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一定的影响。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学的作用,通过一些声音、舞蹈、表演等通过音乐创作和音乐演绎寓教于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对学生在未来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教以“感受音乐的魅力”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逐渐:“了解到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原本的注重物质上的享受逐渐转移到了注重精神上的享受。”音乐在精神世界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音乐都是存在的。在调节人的消极情绪方面,音乐可以起到很大抚慰作用,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况且音乐本来就是审美艺术中的一种,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能让小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提高。音乐教育在智力培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有德育、智育的作用,还有一些精神力量是德育、智育不能代替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