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20-12-07张淑华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张淑华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南午村镇学区第二小学,河北 衡水 053201)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小组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学习的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但是目前来看,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为学生制定了统一化的学习目标,并没有为每个小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这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个性化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绝对统一性,那么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存在必要性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二)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目前来看,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是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后所体现出的重点问题,很多时候学习小组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分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这也就导致很多教师往往会有意识地将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分派给数学基础较好小组,这样虽然有利于有效完成每节课的课堂学习目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数学基础相对一般的、其他小组的成员,使他们受到锻炼的程度大大降低,这也势必会导致学生之间数学成绩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出现。此外,小组内部往往也很难实现对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工,很多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往往充当着路人的角色,小组在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这些学生几乎不参与,这也不利于学习任务的达成。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路径探析

(一)提升小组分配的合理性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小组进行划分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小组划分,要将数学成绩学生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使得每一个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基本相同,这样一来也促进了差等生以及后进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此外,应该注意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进行定期轮换,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任务安排的时候,也应该体现出动态化的特点,这样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趋向于灵活,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让学生解答与“路程”这一概念有关的应用题的时候,要将3人分为一个小组,教师要注意对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其中一人负责画出路程应用题示意图;另一名学生负责列式解答题解答;最后一名学生负责检查列式与示意图是否相符合,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出。经过这一轮的讨论与学习之后,教师在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对这三名学生的职责进行转化,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画示意图、列式解答及检查的机会,这对提升学生此类问题解答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要找准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就需要教师找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不能盲目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样一道应用题的时候: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横向行驶,当甲走完到b地一半路程的时候,乙距离a地还有0.6千米,当甲到达b地的时候,乙还有多少千米到达a地?这一问题刚提出时,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并且意识到这种应用题具有一定难度,并且解题的途径也更加趋向于多样化,恐怕很难短时间得出答案。这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对解题模式进行归类,并且鼓励小组内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看法,从而促进学生发现更多解题途径。经过学生小组探讨之后,便会发现这一题目缺乏必要的信息条件,最终无法得出具体的数字结果。但是在引导各个小组进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已经使得学生对这一类型应用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学生能够纠正应用题中存在的错误时,证明学生对其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得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但是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也体现出了一些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些弊端的存在,影响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优化小组成员结构、设定针对性的问题、为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找准合作时机等等,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