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0-12-07窦科清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窦科清

(江苏省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江苏 镇江 212132)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观的路径。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富有美感,还饱含深意。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抽象与直观之间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在色彩的碰撞与交融之间感受文化彰显的不同魅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了新的要求,即运动多种美术教学形式和方法去传递美术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其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有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而且也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法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进行美术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过于死板老套,课堂参与度低

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求小学美术老师顺应潮流,革新思想,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多数小学美术老师早已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很难接受,意识就出现教学形式过于死板老套,导致课堂参与度低的诟病。一些小学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纯口述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譬如在讲解《闪烁的烟花》这一节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书中烟花的图案并联想自己眼中的烟花,在绘画本上够了闪烁的烟花。看似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其实很难提升课堂的参与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课,而这种观察与联想的教学思路所营造出的课堂效果实际上是极差的。若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美术课堂的内容转化为他们感兴趣的形式传达给他们。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新课导入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新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导入要有启发性。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倡他们大胆、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见解,寻找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看谁想法妙”“谁的想法更精彩”,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导入要有新颖性。新颖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样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美术元素,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美术课中,制造出“新鲜”的氛围。

(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艺术美感认知

首先需要明确个性是独一无二的,培养学生个性的第一步就是发现他们的个性。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艺术美感的认识,分享的过程其实也为老师的培养个性计划指明了方向。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分享大会的模式打开课堂主题。美术课堂上,老师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圆点组合创造大会,要求同学们采用自己擅长或喜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自己的大脑进行创造,感受小圆点的特殊魅力。课堂的最后二十分钟时老师划分小组,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展示和评比,然后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个最优秀的作品,创作者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最后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圆点组合创造大赛的前三名,由老师颁发奖励。这个过程其实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美的平台,并尽情分享自己对于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沟通和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整个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改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要求,课堂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增近师生的关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更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营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注重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指导和激发,对小学生自身个性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影子的游戏》学习中,就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问问学生什么时候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去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对比示范

对比示范在于将两种、两种以上的绘画技巧为学生进行比对示范,该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绘制技巧,还能启发部分学生完成多种绘制技巧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其原创能力的增长。在此环节,教师可将某一绘制对象的绘制技巧如油画、国画、动漫的绘制技巧进行同步展示,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绘制技巧会带来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美术视野,并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想象力培养提供环境。例如在“夸张的脸”教学中,绘制人物夸张的面部表情有很多表现方式,例如单用线条表示或用色块表示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两种绘制方式,老师为学生展示了对比示范的教学视频和示意截图。经过学生的模仿和感悟,他们发现线条绘制更加重视线条的流畅感,而色块绘制更加重视色彩搭配,他们对两类绘制方法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结束语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在深入推进新课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更好把握教材和学生,以“学生为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