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研究
2020-12-07曾令文
曾令文
(江西省上犹中学,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体现数形结合教学思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几何与代数知识的一种综合类别题型,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数形结合。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在课堂中对“数”与“形”的动态进行有效演示,充分体现其特征,赋予其独特魅力,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随时观看到各种情况下数量的变化以及图形的动静变换。
电教手段可以将“数”“形”之间的关系动态地表示出来。比如,在教师教学线段比分点课程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比分点的成因以及理念,从而在线段中确定其唯一分点P所处的位置,并将λ 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导入,在线段、直线上存在一唯一分点P,导致有向线段λ 的比值与其实数形成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如何“代数化”的对P点位置进行确定。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即使这样做,高中学生通常情况下也往往也无法迅速抓到学习要点、感触不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状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建设动态情境,利用鲜明的活动画面与色彩将活动全程完整展现出来,既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促使高中学生的思维导向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方便学生利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对高中数学中的运算过程以及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比如,在数学教师讲解“函数”课程时,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sin函数的图像以及参数ω、φ 以及A对函数图像动态变化的影响,教学难点是要让学生正确掌握sin曲线与y=Asin(ωx+φ)之间的关系。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对图形动态变换的规律进行总结。利用多媒体技术电教手段可以为学生充分演示函数之间动态图形的变化,突破高中数学重难点,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功效
学生获得高中数学知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引导、启发之下,自主学习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习惯,转变重视“教”、忽视“学”的传统数学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
为了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理念。教师可以将教材之中的习题“一个正方体,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剩余一个正棱锥的体积为此正方体体积的多少?”利用电教手段设计成为一个动画情境。为学生展示,一个正方体被削掉四个角,而后将切下的角分别放置在角落,只留下中间一个三棱锥,求此时三棱锥的面积。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情境,立刻就可以联想到剩下部分是整体裁切的。从而会对做题产生新的思路,从而求出三棱锥面积是正方体面积的多少。利用电教手段,对习题进行动态演示,不需要教师从旁辅助讲解,学生自发可以研究出解题方案,同时牢牢掌握数学概念。
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解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差异性
利用计算机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立体图形进行描绘,从而有效解决在平面与立体图案中人眼的差距。
例如,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体,其中某几个平面必须要化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才可以给予人们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但实际上长方体中的任一面积都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了不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将视觉感受当作概念,教师就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将图案进行变形旋转。利用电教教学手段,可以将理论与直观形象进行配合,加深高中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顺利攻破高中数学教学难点。
结束语
通过电教手段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明显发现其具有不可超过的优越性。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开展教学,充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大幅降低数学教师书写板书的数量,间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大课容量。与此同时,在数学教学同类知识点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保证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保障教学效果,攻破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有效提升高中学生数学成绩,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