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2020-12-07陈伟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陈伟

(山海关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200)

所谓医疗保险,就是补偿患病就诊费用的一种保险形式,涉及内容较多,管理难度较大。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与日俱增。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医疗保险档案中包含了参保人员的信息,在保险实施的过程中,这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应该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提升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医疗保险档案特点

现如今,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医疗改革也日渐深入,保险规模随之扩大。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医疗保障,保险的种类愈加详细,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多。由于保险分类详细,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随之增加。为了切实解决人们的医疗保险问题,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提升服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并不完善,存在效率低下、系统故障、管理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行业的发展。根据管理范围,医疗保险档案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医疗、保险、患者、药品[1]。为了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服务能力,需要明确医疗保险档案的特点,具体如下:第一,医疗行政就是医疗年保险体系中的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制定的医疗单位,负责提供认证数据,在保险和结算的过程中需要参考这些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准确的分析,然后提供对应的服务内容,确保保险系统的完善性,同时对消费账单进行整理;第二,保险就是保险服务机构,不仅要提供各种档案信息,还要提供保险涉及的业务档案,审核保险单位资格、被保人信息等等,确保保险的有效性;第三,患者包括患者个人的医疗保险账户、医疗信息、保险手续等内容,可以为保险服务的落实提供依据;第四,药品就是各大药店,具体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药品清单等内容。不论哪一项内容,都是医疗保险管理和落实的重要依据。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应用信息技术

对于医保管理部门来说,医保档案是十分重要的资料,要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目前来看,单纯采用人工、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很难满足医保档案的使用需求,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向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数据形式,这样不仅延长了存储期限,还能节约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医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积极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在线共享等。生产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医保管理工作更加安全[2]。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社区和养老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的需求登录数字档案馆,利用智能化的检索查询方式对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进行管理和查询,然后根据查询结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社区和养老服务,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定点医药机构也可以采用数字化医保档案,实时了解参保人员的就医情况,精准、快速的实施诊疗服务。监管部门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监控医保档案,对医疗机构、药店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筛查,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规章制度

医保经办机构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规章及制度,使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在规章制度落实的过程中,经办机构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料档案的准确完整。尤其在档案接收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管控,对不同种类、载体的档案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医保档案的转入、转出、借阅等环节都应该遵守规范要求,确保档案管理更加有效。例如,在档案移交方面,业务材料归档移交工作的办理,应该由中心各处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处室业务材料的归档和移交[3]。在移交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然后定期向档案室移交。要做好移交质量监督工作,根据规范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针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资料,管理人员应该重新整理。

(三)建设管理团队

为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必须建设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4]。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其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还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其次,要加强档案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提升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感,使其不仅掌握管理知识,并且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综上所述,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应该明确档案管理的特点,然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团队,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档案的完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