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棒棒糖
2020-12-07戴欣
◎戴欣
2019年,我休完产假,迎着九月的清风返回了我热爱的教学工作岗位,刚回来的我还真有一种新手上路的感觉。这次我接手的是一个二年级的班级,虽说我的教龄也有十几年了,但我长年在五六年级作战,我心想:我能行吗?但我转头又想: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尝试着教各个年级的小朋友,要不等到退休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肯定会觉得遗憾,而这不正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好机会吗?这么一想,我就信心满满了。
按照以往接班的习惯,我先像以前的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摸查班里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了解到这个班级整体上是个很好的班级,但是也有要重点关注的:有几个男孩特别调皮,要多留心;另外还有一位叫小明(化名)的孩子,需要格外关注,因为他是个有多动症的孩子。了解到这些,我感觉自己心里有了底。
那天,是我第一次进入二(3)班的课堂,孩子们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们好小啊!但他们也明显比高年级的孩子单纯可爱得多。所以面对着他们,我的心里还是很欢喜的。这节课我打算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然后再让他们也简单地一个个做自我介绍。可就在这十分钟还没有结束的时间里,我的欢喜感很快地变淡了。有那么几个男孩子,小嘴巴多,小动作多,其中有一个男孩子特别明显,非常好动。我心想:他应该就是小明吧——那个有多动症的孩子……还好我是有备而来!我用严厉的眼神,严厉的话语,严厉的气势基本控制住了他。接着开始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但当轮到这个孩子时,我才知道他不是小明,而是小多(化名)同学。一节课之后我已经心里有数了:班里的这个小多同学远比那个有多动症的小明同学要更好动!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充分地关注了这个小多:他个头小,很好动,话很多,还特别爱动手打人……总之,他成了我接手这个班后最先记住的“头号人物”。接下来我就开始出各种“攻略”,想办法“拿”住他。最终,我还是使用了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联系家长。和他的家长沟通之后,我发现他的家长很配合老师。这让我觉得这个孩子要好教育多了,接下来我的电话便频繁地拨给小多的家长。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一个周五的下午,临近放学,小多又为一点小事打了同学。我了解完具体情况,批评教育完小多……然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回到家,我休息了一会儿,像往常一样又打通了小多妈妈的电话,我详细地叙述了今天小多的犯错过程。当我讲完之后,小多妈妈像我一样有些疲惫,但又比我多了些伤感,她说:“又给老师添麻烦了,上周我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我想他应该是有进步,而且他上周还拿回来一根棒棒糖,说是戴老师奖励给他的,我当时听了还挺高兴的……”什么?棒棒糖,听到这里,我的疲惫感一下全没了。因为,我从来没有给他奖励过棒棒糖。接下来,我不记得自己又说了些什么……总之,我没有坦白那根棒棒糖不是我发的……总之,带着一种不安,我收线了……
显然,这个小多欺骗了他妈妈,可是他哪来的棒棒糖呢?是买的还是捡的?此时那根棒棒糖似乎变成了一个金轱辘棒,重重地敲在了我的头上。
那根棒棒糖让我感到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也有一颗孝顺的心——他想哄妈妈开心。并且他的内心是非常渴望被老师表扬的——他想得到老师的奖励。想到这里,我感到有一些惭愧,我开始反思自己前段时间对他的教育方式,我是不是过于简单粗暴,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打电话”上,似乎打了电话,自己的教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还好,至少我能及时反思——我又一次给自己打气。
反思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改变。我会在课间找小多聊天,和他讨论好玩的事;我会去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在班里大大地表扬他;我会给她妈妈打电话,告诉她小多有进步的好消息。
就这样到了期中考试的日子,没想到我第一次接手的这个二年级的班考得还不错,最让我高兴的是小多进步非常大,他考了91分。这时,我想该怎样好好奖励一下孩子们呢?突然我想到了那根小多用来骗妈妈的棒棒糖。班里其他孩子一定也和小多一样渴望得到老师奖励的棒棒糖吧?于是,我买了50根棒棒糖发给孩子们,我注意到当我把棒棒糖发到孩子们的手里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着:“谢谢戴老师!”尤其是小多,双手捧着棒棒糖,笑得好灿烂…… 此时,我在想,今晚小多的妈妈一定也会很开心。想着想着,我笑了。
的确,教育如果能够像棒棒糖一样甜到孩子,甜到家长,那最终也一定能够甜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