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产业化农民农业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引言: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存在先天障碍。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城乡二元发展策略加剧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其中农村人口流失问题突出。农村产业升级缺乏可行的经验和渠道。其他还包括资本匮乏、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总之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位相对“尴尬”。但是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扶贫工作息息相关,对此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进行产业化发展,促使农村原始经济模式得到有效创新改革,使农民能够有效的融入现代经济生活。

一、产业扶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接轨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产业化生产发展是促进生产力提升,降低生产成本的根本方式。我国传统的农业思维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工业化的城市文明“格格不入”。但与此同时我国固有的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也使农民更加珍视自身的土地,对现代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排斥情绪。对此农业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必须将传统和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即农民依然是土地所有者,但农产品生产方式可以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以寻求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互补发展。当前农村人口的流失,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二)产业扶贫体现出政府精准扶贫的施政理念。在市场化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和进步,但是和农民的直接收入关系不大。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政府扶贫的重要目标。对此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的尝试,对促进农业人口摆脱贫穷有着积极的意义。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现状,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地里刨食的方式,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限制了农民创收工作创新开展。农村经济创新发展需要延伸自身的产业链,拓展经济发展的渠道,使农村经济保持对外有效沟通,并借此长期稳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生产力,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效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当前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在思想相对保守,未能对扶贫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部分农民思想相对封闭和保守,且存在一定的懒散心理,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欲望不是很高。且在扶贫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形式主义宣传过多,造成部分群众的反感和抵触。

(二)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给产业扶贫造成了诸多阻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的流失问题也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年轻人在外就业发展,使农村的人口以老人和孩子为主,给产业化发展的劳动力问题造成了障碍。此外农村经济“不景气”,也使农村地区无法对高端人才形成有效吸引力,使产业化发展得不到充分科学技术支持。

(三)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普及力度相对不足。农业化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引入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使农业平均生产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科学技术缺乏因地制宜的适应性研究,政府对当地的产业特色调查和分析不足,致使应用生产的技术相对匮乏且适应性不高。

(四)农村产业发展缺乏资本青睐,地方性的带头企业较少。农村地区由于地理和市场因素,难以对社会资本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导致当地缺乏带头性的头部企业。农村整体产业水平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使相关脱贫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五)农产品市场价格存在较大波动,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因其供需关系存在着较大的波动。农民种植的盲目性,也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严重障碍。当是当前政府缺乏对农产品种收产量有效监管,不能发布有效的种植信息。同时相关价格保护制度也不完善,使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进行有效的原始资本积累。

三、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在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我国传统的施政理念便是“输血”不如“造血”,农村经济只有走出自力更生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保证脱贫致富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农村经济发相对缓慢,但和城镇经济相比也体现出了一些优势。例如农村的原始风貌保留较为完好,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农村人口流失有助于对土地的集约化管理。政府人员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贡献出积极力量。农村地区的特产以及风俗文化有助于农业品牌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延伸农村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网络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等。总之产业扶贫需要符合资本经济运行的趋势,对农村小农经济模式和思维进行彻底改革,促使农村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1

(一)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使农民能够逐步摆脱传统保守观念。在促进农民思想理念转变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执行更为实际的优惠政策,促使农民对种收保持乐观和希望,促进农村种收的产业化改造。例如提供给农民优惠贷款、给农民提供细节技术支持,对农民种收实行价格保护制度等,促使农民对农业改造发展保持积极性。

(二)通过农村土地产权改动,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经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改革完成后,农村公共资产便可以进行产业化的改造和发展,实现对农村集体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资源使用和调度的需要。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是农村加强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也能促进农村内部资源调度的有效进行,使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2 对此政府需要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升级,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网络信息服务等,促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通过政府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通过带头企业实现对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牵头作用,同时平抑农业中收过程中的风险。在产业化扶贫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产业整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对此政府需要通过优惠政策引入优秀农产品企业发展进驻,并建立相关的价格保护机制,使产业扶贫步入集约化发展轨道。

(五)对农民进行农业种植技术、营销理念的宣传和培训。在农村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农民形成科学的市场思维和能力。农民的种收坚持科学标准,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种收中出现的盲目性和病虫害问题,促使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稳定和旺盛生命力。

(六)积极促进保险行业进入农村农业种植领域。在当代农业种植中,保险行业对农业的投资和重视度不足,导致农业种植的潜在风险提升。对此保险企业需要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制定积极的保费政策,促使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风险补助,使农民对扩大生产经营保持信心。

(七)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各区域需要坚持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使农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避免出现对农业经济改造的千篇一律,给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八)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农产品的扩大营销。在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扩大自身的市场是促进农民转化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逐渐活跃的农村合作社经济模式、体验式旅游模式,都展现出互联网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强大影响力。随着时代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必然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促使农业集约化种植模式得到不断推广和创新发展。

(九)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在国家政府倡导发展农村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和农村负责人也应该酌情给技术人才提供更优厚的条件,促进高端人才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发展中去,使农村产业发展在技术和市场上都获得不断的提升和突破,使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持久动力。

四、结束语

农村产业扶贫中的问题和对策是当代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此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市场对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促使农业经济在新的发展时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农村脱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产业化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