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美学教育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20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现代文学文学作品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一、加强文学作品鉴赏指导,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加强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高等学校的文学作品教学,必须结合文学史的发展线索,联系社会时代背景,加强文学作品创造背景的整体把控,从而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理论素养。例如,指导大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就要结合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品以上世纪初期四川、湖南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作为地域环境,以自然清新的抒情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风貌。小说以纯真淡雅的笔触描写湘西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极力彰显湘西儿女人性的善良美好,具有现代文学纯美的艺术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小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淳朴厚道,却也是性格倔强、爱憎分明的老人,他为孙女儿翠翠的美丽容颜而自信骄傲,他内心的凄苦忧虑与自负自信交错在一起。教师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教师可以指导大学生的文学鉴赏方法,让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湘西边陲自然环境的描绘之中,才能够感悟沈从文小说纯美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作品语言"厚重、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的韵味。教师通过作品关键语句、关键段落的鉴赏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走向美学层次的品读。教师结合小说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典型形象,探究沈从文作品的美学价值,引导大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湘西“边城”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环境?作者心中期待的湘西文化具有什么美学价值?老船夫和翠翠的精神追求是什么?翠翠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样,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指向,大学生就会体会到小说的人文色彩。

二、加强诵读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一)加强诗词诵读教学,营造声音的氛围。高等学校的文学作品教学,涉及的现代诗歌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指导,因为诗歌的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激情满怀的诗文朗诵,是美学教育的基础。不要以为朗诵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要求,高校的文学作品教学更需要诵读环节的导引,因为积极营造声音的氛围,引领学生倾吐心中的激情,是学生审美感情体验的触发点。让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高校的教学课堂响起来,那是现代诗歌教学的艺术熏陶和精神追求。同时,在现代诗歌鉴赏中,必须拓展现代诗歌的诵读范围,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现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星空》,艾青的诗歌选集《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经典篇章,可以人大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体会诗歌的磅礴气势,引发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是现代诗歌教学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二)寻找文学创作的 “源头活水”。理论是灰色的,智慧之树是常青的。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创造的“源头活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认识大自然,重要的是把社会情感体验当做文学的创作的“源头活水”。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领略自然风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同时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这里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作品的美学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印证,深刻感受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就会思如泉涌。

三、加强代表作品的鉴赏指导,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加强作品结构和语言的鉴赏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深厚的文化素养,必须理清文学作品的结构线索,这是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重要环节。例如,现代诗歌的形式灵活自由,感情表达或者委婉曲折,或者豪迈奔放……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可以应用多媒体资源,在影像画面中,体会诗歌结构之美、句式的舒缓灵活之美、言语的含蓄内敛之美。同时,指导学生听录音朗读,营造诗歌描绘的情景氛围。例如,学生在感受忧伤的氛围以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的《红烛》、《死水》,与“雨巷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体会,戴望舒在“雨巷”中表达的一种忧郁的情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的配乐诗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体会闻一多先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现代诗歌名篇的兴趣,这是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美学教育的一种方法。

(二)意境画面的鉴赏指导。《荷花淀》表现冀中平原一带抗日战争生活的图景,赞美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妇女支持抗日的行为。小说的题材虽为抗战岁月,但没有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生灵涂炭的画面,也没有战马嘶鸣、炮火连天的情景,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淡雅幽静的画面,描绘当年的抗战生活,歌颂中国农村妇女的美好心灵。美好的月下编席湖面中,荷花淀的月夜,温情似水,宁静而美好,水生嫂在月下编着苇席,等候丈夫水生归来。皎洁的月光让水生嫂脚下形成一片“雪地”,那苇席就是雪地的“云彩”。水乡的“薄雾”、“清风”、“荷香”构成荷花淀特有的景象。水乡儿女的勤劳与善良,多情与执着,对丈夫的绵绵情意融合在清风月夜中,这不是美好如诗么?平淡自然的语言叙述,全在不经意间,不事雕琢。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更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情怀。

总之,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现代文学代表作品的风物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美学价值,体会作者的浓厚的人文情怀。通过教师的鉴赏指导,正确评价小说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现代文学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